时间:2019-08-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当然,我们的老师为同学批改作文,有时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划了个大问号,有时在某个空白处划一个问号,表示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特例。
同学们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见到问句就加问号,也许不会有多大差错,但也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
22.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例22“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
例24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号不移,句尾加句号,使全句一变为二,互不相联。
例25的错误就是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例27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它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会使用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之一,平时应用较多。凡是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叹号。
2.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强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叙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产以后进行总结,赞叹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所以句尾用了叹号。例2表达了风筝放起来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个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叹号。
9.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小学《语文》第八册《争吵》)
例6、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赞叹,例9则表达了一种气愤之情,都用叹号。否则是无法达到表达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