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明朝末年的道源和尚,为李诗作注,清朝初年,朱鹤龄在道源注本的基础上,删去了一小部分,又增补了很多,完成《李义山诗注》三卷。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李商隐诗歌的完整注本。此后又经过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屈复(《玉溪生诗意》)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冯浩(《玉溪生诗详注》)等多人的注解考证,已经能够对李商隐诗中的典故大致了解,但是对于许多诗的涵义仍然没有定论。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李商隐荥阳墓园位于豫龙镇苜蓿洼村南200米左右的农田里,现为李商隐公园。墓冢高4.13米,东西长约10.4米,南北宽约10.6米,东低西高,呈棺木状。墓冢面南的基部有一窄洞,仅可容身,看似墓道,实际是上个世纪中叶,当地百姓为了躲僻战乱而依墓冢挖下的隐身之洞。据当地群众讲,原来墓冢的西南100米处有小冢一座,为李商隐叔父墓,后被夷为平地,化为耕田。当地政府于1987年1月7日宣布李商隐墓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称雍店)东,在村西北一直有座坟茔,前立墓碑上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李商隐墓,后因全国第四届李商隐研讨会在博爱县举办,在原址上扩建。现墓冢区四周青石垒墙,呈圆形,直径八米,四周铺青砖。前树墓碑,碑首雕作盘龙,碑身正面正中篆书“李商隐之墓”,碑阴上部刻李商隐生平简介,为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三届会长刘学锴撰写,第四届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董乃斌为博爱县题写了“李商隐故里”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