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一家五口居20平的房这在香港很常见!

时间:2024-01-3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上一代生儿育女多,下一代就变得拥挤,这已经慢慢暴露出弊端,面对香港房价疯狂的节节攀升,于是也就“忍辱偷生”挤在一起。

  一个20平米的房子,住了上下三代人,这在香港非常普遍,加上没娶妻的小叔子,还未嫁的小姨子,这更加常见。

  所以在香港住,很少人会邀请朋友来:“家里坐”,能被邀请“家里坐”,要么是非常好的朋友,要么就是有底气的家庭。

  公屋这么拥挤,但香港又这么小,700多万人如何找到更多的土地是一回事,但越建造越多的公屋,是否代表能否满足所有人?这又是另一回事。

  然而,公屋的住户并非都是“穷人”,香港有很多不少富裕的公屋住户,得过且过的居住着,“霸占”着其他人急需的“公屋资源”,但又不肯搬走也愿买房,让港府十分头疼。

  还好,房子小而人多,除了挤就是挤,因此下一代也就萌生往外跑的念头,虽说有钱,但外面房子动不动就是六七八百万,这如何是好?

  于是,很多人就申请港府的“居屋”,居屋是公屋的升级,但可以拥有自己的40%业权,其余港府60%,还可以通过“补地价”买断港府的而完全拥有100%业权。

  于是,“居屋”是很多“公屋”年轻一代的梦,因为首付款往往只需20-40万就可以提包入住,但面对狭窄的生活环境,要存20-40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于是,港府又推出一种住房策略“过渡性房屋”,目的是让“公屋”出身的年轻人,想要购买“居屋”或“私楼”,在这段时间内更好的存款又可以拥有更大私人空间而设立。

  这位90后叫Angel,一家三口原本跟丈夫的妈妈还有小叔住在20平的柴湾公屋单位,撇开家居,一家五口挤在10平米不到的活动范围,她表示“快疯了!”。

  这种房子每次只能租三年,月租3000多元,据统计,申请的夫妇平均年龄为36岁,大部分一家三口,90%的储蓄水平增加,往往三年后大约有10-20万的存款。

  在香港,往往“公屋养懒人”,但却忽略了要上进的人,因为住宿环境生活压力而局限发展,这是香港最大的问题所在,香港不需要太多的公屋,却需要更多的居屋。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