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媒体班车开出半小时,打完盹的哈山睁开眼睛问:现在是离开杭州了吗?得知仍在杭州城内,他点点头,安心剔起了牙。
哈山,个子高高,胡子灰白的印度记者,他去观看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亚运会女子板球三四名决赛。距离车开到场馆还有些时间,闲聊几句后,哈山跟记者科普起板球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的受欢迎程度。
“板球,曲棍球,都能算我们的国球。”哈山说,“在印度,每个省都有自己的队伍,要打联赛,然后下一级城市也有。孩子们五六岁时都会接触,学校有队伍,提供课程;到了15岁到18岁,他们当中有潜力的,会去到更加高水平的队伍锻炼。”
哈山说,看板球比赛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球场一侧被斜斜的看台围绕,坐在那里,晒晒太阳吹吹风,然后观赏精彩的击球,是周末最开心的安排。
聊完板球,哈山话题一转:“在杭州,哪里有值得推荐的特产?”而对中国观众、杭州观众来说,因为亚运会的缘故,有机会不出家门,就接触到板球这份南亚的运动特产,也是一次特别有趣的经历。
卓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来看板球,比赛最激烈的时候,她放下怀中孩子,跑到看台最高层拍照、鼓掌,嘴里像解说员一样,描述着比赛进程。记者以为逮到一名资深板球迷,结果她解释:“就是前两天才弄懂规则,网上看了不少比赛转播。”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的板球场看台,能容纳500多名观众。这场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女子板球三四名决赛,你猜猜上座率是多少?几乎百分之百!青青是和男友一起来的,两人没买到其他比赛的票子,选择来看板球。“也是要抢的。”学生模样的青青强调。记者问他们看下来感觉如何,青青男友说:“之前没接触过,是在《观赛指南》上了解的比赛规则。有点像棒球,但击打的球棒是扁长的。而且场上的运动员比较多,她们跑起来时,观感比较好。”
临近比赛尾声,争夺几乎白热化。混采区几名志愿者紧盯着墙上的电视屏幕,黄宇婷说:“孟加拉国队能扳回来吧。”这时,击打手乔迪打出一记“边界”,混采区一片欢呼,此刻并没有比赛国来的记者,为场上喝彩的都是中国面孔。
关心球赛的同时,一堆专业名词“接杀”“跑杀”“桩杀”从志愿者们嘴里冒出来。黄宇婷“指导”记者,孟加拉国队很有希望赢,“因为总比分追平巴基斯坦队的话,她们累计被淘汰的队员少。”不出她所料,最终孟加拉国队赢下比赛。记者好奇这群姑娘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里熟悉板球,爱上板球?黄宇婷说,“球场举办测试赛时,我们一些志愿者也上场打了。”另一位男生交叉着双手说,“现在看比赛,怎么会开始紧张了呢?”
赢球后,队长乔迪还没来得及擦掉脸上的防晒油彩,已经被记者团团围住。逆转劲旅巴基斯坦队,对孟加拉国队员来说,这枚亚运会铜牌意义非凡。乔迪说:“虽然刚开始挺难,但现在情况变得越来越好,通过参加比赛我们的成绩不断提升,也获得国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板球是一项非常亲民的运动,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借助板球我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孟加拉国在体育运动上的能量。特别是女孩,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祖国争光。”
记者问乔迪,有没有听见看台上的欢呼,那些都是中国观众。“我有些惊讶。我知道板球在中国不是主流的运动项目,但今天我看到观众都非常享受比赛,也非常支持我们。”乔迪说,场上每一次跑分,或者完成精彩的击打时,都能听见观众席传来的欢呼,“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鼓舞。”
在场外转了一圈后,哈山问志愿者——浙江工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小华,这座球场原来就存在吗?得知板球场最初是大学的一片向日葵田,在建起球场后,如今大学开设了板球选修课,哈山竖起大拇指说:“希望未来中国能继续推广板球运动,让更多人爱上这项鼓舞人心的运动。”(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金雷 杭州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