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其次是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简单来说就是要为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更好的基础制度环境。
最后一项也是最核心的一项,是要疏解政策障碍,推动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研究完善引导资金长期投资的相关政策,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投资资本市场。
“目前各类中长期资金的比例和成熟市场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中长期资金的缺位也直接导致了过去几年资本市场抗波动能力差。从全球来看,通常一个国家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而机构投资者的壮大离不开稳定的持有人结构和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当‘短钱’成为机构主要资金来源时,频繁的申赎行为会导致基金面临资金流的频繁波动。”泽皓投资合伙人曹刚表示。
事实上,相比存量转化,市场也更加关注增量资金入市,从社保基金的例子来看,当下证监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当务之急就是破解政策限制,扩大各类资金入市的比例。
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裘翔表示,我们预计,不同于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养老金体系给权益市场带来的“长钱”主要源于公共养老金体系。预计第一支柱当中委托社保管理运营的基本养老金入市贡献约1500亿;全国社保基金每年可投股票资金增量约为200亿元;企业/职业年金能带来约125~170亿元/135~270亿元增量;而第三支柱试点转正式实施后,未来5年累计能带来240亿元增量。
裘翔随即指出:“尽管三个支柱的规模加起来非常可观,但实际上可投境内股票的增量资金相对有限。”
增量资金有限很大程度上和入市比例限制有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比例: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但《暂行办法》在2001年便已经公布,也就是说近20年的时间里规则一直未有调整,而这20年的时间里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环境和基础配套政策改善许多。
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也呼吁,股市的长期稳定需要引入长期资金,要鼓励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建议给予社保基金更多投资灵活性,将现行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由40%提升至60%,允许其投资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
可以看到,公共养老金体系下能够进入市场的中长期资金量并不大,因此解决政策障碍,提升原有比例是当务之急。
另外根据2019年中报披露(目前第三季报数据还在披露过程中),目前社保基金共有49只投资产品,合计持有A股市值1528亿,相对一季度1575亿的持仓市值小幅下降约3%,不过同期上证指数下跌3.62%,所以社保基金2019年第二季度整体持仓稳定。但社保基金1528亿市值的持有规模和A股市场的实际体量相比还是非常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