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2日刊载马丁·沃尔夫题为《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威胁与希望》的文章称,数字时代货币有着怎样的未来?
文章称,这是近日在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举行的一次活动的主题。作者认为,这次研讨会是自己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年会期间学术收获最大的时刻。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第一个答案是:“非常复杂”。第二个是:“的确重要”——特别是在脸书网站推出“天秤币”项目之后。
文章称,这种新想法迫使决策者认真思考——这是正确的。货币太重要了,不能完全交给私营领域。就像法律一样,它是一个基础性的公用品。政府向来对货币拥有监管权,以后也应当如此。美联储理事莱尔·布雷纳德在研讨会上发表精彩演讲时明确表示会保持监管。不过,美联储不是唯一想到货币体系中这些新参与者的监管机构。
这些监管机构应该怎么做?在作者主持的小组讨论中,国际清算银行的申铉松区分了货币体系的“架构”和搭建这一体系的“技术”。如今的货币体系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使用的大量货币是私营机构(银行)借贷活动的副产品。因此,我们持有的货币主要由银行向账户持有人背负的可转让债务构成。一百年前,这些账户是白纸黑字。如今,它们在电子登记簿上。不过架构并未改变。
文章称,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架构方面发生的变化,还是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回顾一下货币的三种功能: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工具和支付手段。如今,记账单位由国家确立,价值储藏和支付体系则多由银行提供。在这种背景下,想想三种形式的数字货币:加密货币;数字支付体系;还有脸书的天秤币。
加密货币提供了新的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工具和支付手段。因此,它们也为创造并使用货币提供了新的架构。
文章认为,新的支付体系既真实存在,又规模庞大。但是,正如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库斯·布伦纳迈尔和哈罗德·詹姆斯以及巴黎政治学院的让-皮埃尔·朗多在一篇重要论文中所指出的,数字支付体系也有可能制造对立的生态系统,让支付与数据网络相连,银行及资产管理成为附属职能。
然而,虽然这些体系改变了零售支付方式,但它们对货币体系的影响必须保持在一定比例以内。这些支付提供商把银行或央行的存款作为价值储藏工具。大额支付让零售支付显得微不足道。鉴于日内波动与规模,大额支付市场依赖央行的日内信贷,它们不能在“预付现金”的基础上运作。
文章介绍,不过,天秤币承诺建立一个由一种“稳定币”支撑的新的全球支付体系,这种稳定币由以各国货币计价的资产通过一种不透明的方式提供支持。这就带来诸多问题:洗钱;对犯罪和恐怖活动的资助;消费者保护;对货币政策和稳定性的影响;对银行系统的影响;以及全球监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