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穿龙袍,舞龙灯,赛龙舟,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是龙的传人。但最早的龙起源在哪?“龙出辽河源”,郭大顺告诉记者,虽然在中原和南方等地区也有早期龙形象出土,但辽河流域发现的史前时期的龙时间最早,类型最多,序列最完整。七八千年前的阜新查海遗址中心部位,发现了用石块摆塑的长达19米的龙形堆石以及筒形陶罐上浮雕的盘龙和行龙纹。距今6000年前的赵宝沟文化,陶尊上刻画的“四灵”纹是猪头龙、鹿头龙和鹰首龙组合。“红山文化玉器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开端”,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鲁美妍认为,史前的红山先民,已经萌发了建立文化认同的初浅意识,玉器在此承担了重要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标志物的角色。红山文化玉器中最著名的C形龙和玉猪龙就是这种认同标志的经典造型。
——在北京城南,离紫禁城不远,有一座恢宏的建筑——祈年殿。在它南面,是汉白玉栏杆筑起的三层祭坛。串缀起两座宏伟建筑的,是一条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其他建筑或在这条中轴线上,或沿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顺序铺排。这就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神奇的是,这种三层起坛、天圆地方、沿中轴线左右布局的建筑理念,早在5000年前就已出现。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天坛皇乾殿,见展出的多张中国历代祭祀建筑址图片,第一张就是牛河梁祭坛。这是500多岁的天坛对于5000年前祭坛的一次“认祖追宗”。比这种建筑理念更重要的是,5000年前的红山人就已经形成了祭天地、拜祖宗、敬天法祖的传统,而这恰是中华文明最鲜明的“胎记”。为此,苏秉琦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直根系”概念。所谓“直根系”,就是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不仅具有初级文明诞生的基本要素,还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由于受西方文明起源“三要素”(城市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和金属的发明)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学界对此见解不一,理直气不壮。有知名学者多次谈到“上下五千年,是文化;3700年,是文明。”
可喜的是,随着全国各地考古发现的逐渐增多,文明起源探讨的不断深入,目前业界基本已达成共识:一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即承认苏秉琦提出的“满天星斗”说。二是文明起源的标准不限于西方的“三要素”,更重视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如城墙和建筑基址,特别是礼仪性建筑。
中国文明起源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内蒙古赤峰学院于建设教授指出,“由巫而王”“由祀而礼”可能正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从氏族迈向文明和国家的独特之路。这不仅是红山文化,也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路径,有典型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