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辽宁展出246件红山文化出土文物 遥望中华五千年

时间:2019-10-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消息:“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找到新线索,辽西发现五千年前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把中华古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展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而且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33年后,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不断深入,以及黄河中上游、东南沿海、江汉平原及辽西等地考古成果频出,尤其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后,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满天星斗”的文明盛景已越来越清晰。

  10月16日,汇聚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区历年重要考古成果,展现红山文化完整脉络和独特内涵,揭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重要作用的精品文物大展“又见红山”,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走进辽博一层1030平方米的“又见红山”展厅,246件石器、陶器、玉器将人们带回新石器时代。其中,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藏148件,外借98件。展览分为序厅和四个单元,次第展示红山人生产与生活、祭祀与崇拜、以玉为葬及红山人的玉石之路,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中华五千年前的艺术高峰,而且望见中华文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之外的又一个源头。玉玦形猪龙、玉C形龙、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凤……这些精美的玉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西辽河流域的辽西蒙东不断出现,甚至广泛流传海外。然而,由于文物过于唯美精致,很少有人敢把它和红山文化联系在一起,甚至考古学家都曾错将它们视为商周乃至汉代的文物。直到1984年8月4日,考古学家发掘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发现该墓主人头下枕着一件马蹄形玉器,胸部放置一对玉猪龙,这才相信,如此精美的玉器,是5000多年前红山先人的杰作。

  红山文化最初于20世纪初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发现并被命名,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则是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先后主持过东山嘴、牛河梁遗址考古发掘,现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的郭大顺告诉记者,该遗址不仅有积石冢墓群,而且有庙宇和祭坛,特别是女神庙和以女神庙为中心维系着四周50平方公里内外众多冢坛的遗址群,形成了有组合、成布局的有机整体,体现出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已具备完整体系;与建筑址相配套的是规格甚高的玉人、玉龙、玉凤、玉龟和彩陶祭器;普遍出现的中心大墓体现了社会结构已出现以“一人独尊”为主的等级分化,所以说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实证。1987年考古学家苏秉琦为牛河梁遗址题词:“红山文化坛庙冢,中华文明一象征。”

  或是由于气候原因,或是由于过度的大兴土木和频繁的祭祀活动透支了财力,已进入“古国”阶段的红山与良渚一样盛极而衰,逐步走向消亡,但不断出土的考古遗存、绵延不绝的传统习俗,以及流传至今的建筑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方红土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源头地位。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