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这些百千岁“老寿星”还好吗(3)

时间:2019-07-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这真美啊!以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能再造出一个或几个祈年殿这样的建筑,但怎能再造出具有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柏林呢?怎能再造出这样的氛围呢?”这是基辛格1971年第一次访华参观天坛时的感慨。据说他每次访华必来天坛,竟一共来了十次之多。

  正如基辛格所说的“氛围”,在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中,建筑和植物两者相傍相生,互为映衬,构成一个整体,两者的和谐之美是一种景致,更是一种意趣和情怀。然而,古建筑的价值日渐深入人心,但古树名木这个活体文物的价值,却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者只意识到其生态和景观意义,却难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棵上千年的腊梅意味什么?植物学者说,腊梅是原产于中国中部的名贵观赏植物。遥想当年,也许是在唐代,究竟是谁千里迢迢把一棵腊梅带到北方?当年的阜成门一带是哪位达官显贵或文人墨客的宅邸?种下这棵腊梅是为观赏,还是追思怀古?这棵腊梅见证了京城千年的风风雨雨,有多少故事可以诉说?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一棵树往往意味着一处水草丰美的栖息地,她为一群迁徙的族群提供了庇护。从一棵树,一间房,一群人,逐渐衍变为一座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生不息。如同山西洪洞大槐树,成为一种永恒的标志,无论华夏子孙繁衍多少代、迁徙到多远,她都是子孙魂牵梦绕的根祖。

  可见,一棵古树价值连城。人们总爱拿古树名木和古建筑类比,但有所不同的是,古树不能复建,不易修复,所以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保护。

  北京是世界上古树数量最多的城市,一棵棵古树承载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深厚历史文化记忆。作为生活在古都北京的市民,我们更应该热爱和关心身边的每一棵树,和这些古树名木相守相望。让参天古树延续生命,也让我们这座古都的文脉不断传承。(罗乔欣)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