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安理会举行乌克兰人道问题公开会中国代表强调四点意见

时间:2023-05-1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联合国安理会15日举行乌克兰人道问题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强调四点意见,并指出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以最大的紧迫感推动政治解决危机。

  当天,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格里菲思作通报表示,战火中的乌克兰平民无论身处何地都需要且理应得到人道主义救援,有关各方应依照国际法给予救援人员完全的准入,促成“人道主义救济快速且畅通无阻通行”,国际社会要继续为人道主义粮食援助行动提供可预测的供应。

  张军发言说,乌克兰危机仍在延宕之中,人道局势始终十分严峻,危机的外溢影响持续显现。国际社会要采取积极行动减缓冲突带来的人道后果,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早日停火止战作出共同努力。他并强调四点:

  第一,要全力减轻平民遭受的伤害和痛苦。冲突方应该全力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安全。妇女儿童是武装冲突中最脆弱的群体,要给予特殊照顾。中方欢迎国际社会包括人道机构在中立、公正原则基础上,扩大对所有受影响民众的救援,推进对民用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中方支持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和俄罗斯粮食化肥出口备忘录得到均衡、全面、有效执行,支持联合国为此发挥重要作用,消除俄罗斯粮食化肥出口面临的现实障碍。

  第二,要守好核安全红线。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乌克兰境内核电站设施安全和安保问题事关上亿人口的安危福祉。中方呼吁保持最大理性克制,避免可能加剧对抗、导致误判的言行。中方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同俄乌双方保持沟通,为维护民用核设施的安全安保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要重视和管控冲突应对的外溢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新的衰退风险,需要各国协调行动,共同维护全球粮食、能源、金融市场稳定。但是,单边制裁一轮接着一轮,“长臂管辖”越伸越长,不仅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后果,也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美国等有关国家应该认真反思,立行立改,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创造条件,不要一边搞经济胁迫,一边却炮制指责其他国家搞经济胁迫的叙事。单边制裁没有国际法依据,正在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反感和反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同样在法理和实践中存在很大问题,既不能成为美国等有关国家滥施单边制裁的借口,也得不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认同。

  第四,要以最大的紧迫感推动政治解决危机。各方要为推动对话谈判创造条件,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试图从中渔利。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中方做的一切就是劝和促谈。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今天已启程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沟通。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不做战争帮凶”“不要G7”14日,200多名日本民众举着各式标语,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轰炸遗址举行集会,强烈抗议七国集团(G7)峰会将在广岛召开。 5月14日,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轰炸遗址前,日本民众举着“不要战争、不要核武器、不要G7”等标语,强烈抗议...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7日发布了一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采访视频。在访谈中,基辛格谈到了乌克兰危机、美中关系及中国在维护国际秩序中的重要性等。他认为,有了中国的劝和促谈,乌克兰危机可能正在接近一个转折点。 资料图:基辛格。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国劝和促谈...

  针对俄方称有无人机企图袭击克里姆林宫,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日表示,中方关于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各方应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 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3日,克里姆林宫新闻局通报称,两架乌克兰无人机企图袭击克里姆林宫,无人机在俄方雷达对抗系统的干扰下失灵。俄方将有关事件视为乌方发动恐怖袭击、刺杀俄国家元首的尝...

  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 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乌元首通线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国际社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提出的主张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表明中国秉持公道正义、劝和促谈的一贯立场,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维护者的负责任大国担当,相信中国的和平主张和努力将为解决乌克兰危机注入重要正能量,产生积极...

  当地时间2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西方国家“高调确认他们参与了乌克兰危机”,公开宣称将尽一切可能让乌克兰军队发动反攻。西方国家是乌克兰军事规划的幕后推手,不仅提供战术指导,还提供战略规划。 乌克兰危机开始以来,北约一直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支持,27日,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北约成员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1550辆...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