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硫化喷委撒纳剂网友如何看?

时间:2023-04-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位于武汉江岸区胜利街174号,现被称为武汉铁路分局汉口生活段。大楼由夏光宇设计,为四层砖混结构,平面呈H型,大楼立面底层为拱券式门窗,做工十分精细,尤其是拱券上的锁石装饰,把古罗马的建筑元素运用到极致。二至三楼为长窗,中部二到三楼挑出多边形阳台,三楼的阳台设拱券门,上面饰有精美的花纹,还装有弧形门楣,两边与大楼檐口相接,自然天成又富于变化。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是一栋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主要是为了弥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创作中的一些局限,根据需要来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比如希腊、罗马、拜占庭、哥特等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种各样的风格,并融汇于自己的建筑作品中、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平汉铁路南局整个大楼立面对称布局,居中设主入口,建有门斗。两翼前凸、底层架空,设罗马式券拱敞廊,做成骑楼,行人可以从底层空廊通过,这种半开敞式的公用空间,介于室内室外又能避雨,极适合在南方多雨季节的城市中建筑,它对丰富城市街道空间有着特殊的作用。

  大楼外墙为青灰色铁灰砂砖砌成,砌工精细、立面砖饰工艺考究精美。尤其是由弧形砖块错开重迭而成的图案小如还珠、大若织网,使整个墙面造成一股精致的动势,这种精致的动势又与底层粗犷的骑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折中主义的建筑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踏上红色的大理石台阶,穿过门廊进入门厅,四根粗壮的多立克式廊柱,还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大楼现已走过全面的装饰,但还是保持了原有的风格。走廊上饰有木质的踢脚线、腰线和顶线,形成了走廊环境的活泼与变化。

  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二次北伐战争,将京汉铁路改名为平汉铁路,并将平汉铁路总局南迁汉口。将平汉铁路南局大楼作为办公大楼。

  清朝末年,1885年中法战争后,兴建铁路之说逐步盛行。188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上奏修建卢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和平汉铁路),从宏观地理经济的角度论述了卢汉铁路的战略意义,最终获得清政府的同意。卢汉铁路,起点为河北的卢沟桥,终点为汉口。由于资金匮乏,卢汉铁路一直处于筹备状态,直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帝才决意兴建卢汉铁路。

  此时西方国家竞相包揽修建铁路权,最后,张之洞以国小、钢铁资源丰富和技术成熟为由将铁路修筑权交给比利时公司。1900年,修路工程尚未动工,八国联军就发动了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八国联军擅自将卢汉铁路的起点从卢沟桥延伸至北京正阳门西侧,从此卢汉铁路改称京汉铁路。

  1906年4月,从北京正阳门车站至汉口大智门车站的京汉铁路全线公里。在席卷全国的收回铁路路权风潮的影响下,清政府于1908年将该铁路从比利时公司赎回,被代理了近三年的京汉铁路,从此回到了中国人手里。1909年铁路自治后,清政府于1910年,在京汉铁路的南端汉口设立了京汉铁路南局,后来在汉口法租界德托美领事街既现在的胜利街修建办公大楼-平汉铁路南局大楼。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