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砺奋进二十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基金产品和基金人物,他们为投资者奉献了长期超额收益。致此公募20年之际,新浪财经特推出“致敬公募20年:评选行业领军者活动”
在我们眼里,货币基金从来就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每天勤勤恳恳地贡献万份收益,人畜无害,与世无争。其实,货币基金是一头凶猛的怪兽,我们只是用各种方法把他捆成了一只绵羊,它远比我们想象的凶险万倍。
货币基金在我国不是个新鲜玩意儿,早在2003年12月30日,中国首只货币市场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就成立了。不过货币基金在我国一直是不温不火的,那个年代是股票基金的年代,王亚伟等一票票明星基金经理金光闪闪,风起云涌,货币基金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小弟弟。
也确实是那个时候货币基金不给力,我记得我2010年左右看了下市场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就年化1%-2%之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时代需要一位大哥出现,2013年中余额宝闪亮登场。互联网对金融行业降维打击的一个最好的案例,原来金融还能这么玩儿!
从2013年到2018年,5年的时间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翻了15倍,现在规模在7.8万亿左右,简直是绑上助推器直接上天的节奏。
余额宝更是直接从0飙到了1.5万亿,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基金。这还是在监管机构和基金公司努力克制的情况下(比如限制申购什么的)。这节奏爆不爆炸?余额宝的管理人天弘基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弟一跃成为基金业的老大(从总规模来讲)。
从公募基金的产品构成上也可以看出来,货币基金现在可不是小弟弟了,也不是大哥哥了,应该是大爷!
货币基金这么牛,无非是抓住了客户的痛点,就是解决了现金管理的问题。收益高、能T+0赎回,简直是活期存款的完美替代品。
货币基金历史上是出现过亏损的,而且不止一次,但是十分罕见。 2006 年 6 月 8 日晚间,泰达荷银货币基金当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为 -0.2566 元,7 日年化收益率降至 1.6260%,成为年内第一只当日收益出现负值的基金。
当然,货币基金亏损这件事儿屈指可数,近年来更是没有发生过。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了,但是细细想想这也是件挺牛逼的事儿——货币基金也是揣着一兜子债券,怎样做到的每天都赚钱呢?因为货币基金都用了一个法宝——摊余成本法计价。
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按照资产的买入成本作为其价值体现,按照票面利率或协议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和折价,在剩余存续期内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每日计提损益。不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再波动,我自岿然不动,肯定把收益率做到想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