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CAR-T发展及市场环境浅谈(3)

时间:2019-09-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按照一般药品审批流程,CAR-T疗法需经过临床试验申报等系列流程,才可获得上市机会。但目前CAR-T疗法的监管、审批规则不乏灵活之处。一方面,企业可在正式开展临床试验前先与医院合作,由医院发起非******的早期临床研究,这有利于企业前期判断研发风险,避免盲目开展临床试验;另一方面,CAR-T治疗临床试验分期设计更灵活,所涉及样本量也较少,目前看来多在100例左右。

  CAR-T疗法产业链中,上游为流式细胞仪等设备生产商和用于T细胞分选、转染等步骤的试剂,以及细胞因子等原、辅料。中、下游分别为CAR-T疗法的研发和产品生产。其中许多研发企业也选择自行制备慢病毒载体,生产CAR-T细胞。

  CAR-T细胞制备涉及T细胞分离、激活等步骤,需用到血细胞分离淘洗机等多种设备、试剂及耗材。这些关键设备及试剂供应商多来自跨国公司,如GE、德国美天旎、赛默飞世尔等。国内也有相应设备、试剂生产商,其价格有些仅为进口产品的1/10,但在产品质量方面相对落后。因此国内研发企业大多选择采购进口产品,这构成了CAR-T细胞生产过程中近一半成本。

  如果把CAR-T治疗视为一种产品,病毒载体则可视为关键原料,其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全球仅有OxfordBioMedica等几家企业,具有病毒载体制备的核心技术和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工艺,这意味着其价格也比较高。随着CAR-T等基因疗法技术的发展,病毒载体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国内CMO等第三方医药外包服务商,因最近几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壮大。但在CAR-T疗法领域,目前第三方外包服务商的参与空间有限。一般第三方外包服务商分三类,包括委托合同研究组织(CRO)、委托合同生产组织(CMO)、委托合同销售组织(CSO),分别对应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近年来,覆盖药品研发和生产服务的CDMO模式也逐渐兴起。

  目前国内CRO在CAR-T疗法领域参与的服务内容包括安全性评价、临床数据管理等,CMO/CDMO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一方面,CAR-T疗法是新生事物,国内缺乏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CMO/CDMO,包括质粒、病毒载体、CAR-T细胞制备等;另一方面,很多研发企业担心核心技术、制备工艺泄露。

  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疗法,CAR-T治疗和普通抗肿瘤药物一样,最终都需经过医院、医生才会用于患者。但不同之处在于,CAR-T治疗对医院、医生有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其未来应用场景和模式也会与传统药物有所差别。

  CAR-T治疗过程涉及细胞提取、细胞回输、监控不良反应等步骤。如果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而由企业将CAR-T细胞运输到医院,则对医院环境、医生能力具有相应要求,从而确保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