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李懿】研究员—两年后再谈TCR-T关注中国市场发

时间:2019-08-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将在上海隆重举行。会中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座谈,将推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规范化治疗。会议邀请

  在2016年由生物谷举办的“2016(第七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中,李懿研究员受邀嘉宾并在会中做关于《高亲和T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治疗捕捉病毒免疫逃逸》的主题报告。

  生物谷:李教授,您好!CAR-T和TCR都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修饰T细胞,但是TCR有MHC识别限制,您能结合一下谈谈TCR相对于CAR-T有哪些优势吗?

  回答:CAR-T的CAR是由抗体衍生过来的,在目前的应用中主要针对细胞表面的膜蛋白(抗原),但我们发现大部分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是细胞内抗原,用CAR-T是无法靶向这些抗原的。TCR就可以靶向这些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达到精准免疫治疗的目的。至于MHC识别限制问题,在我们手中并没有成为开发有效的生物药或细胞治疗的障碍,因为我们有完整的TCR 研发平台和技术。

  生物谷:目前大家对CAR-T的设计和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共识,像是通用CAR-T,安全开关CAR-T,基因编辑结合CAR-T等。您认为TCR免疫疗法目前的难点和未来突破在哪里?

  回答:TCR-T的难点较多,主要是技术难点。首先是T细胞克隆牵涉到的技术较多,其次是TCR工程较抗体工程相对困难。只有克服了技术难点后,才不会计较HLA/MHC限制的问题。另一难点是所有技术的共性,那就是脱靶问题。TCR-T同样也会涉及到通用安全开关,基因编辑结合等 形式,但目前TCR-T的表现最令人鼓舞的是其副作用低(没有超过III级的),这也许是因为其更接近(或就是)天然免疫系统的处理病变的细胞形式,而CAR-T人工成分相对较多。

  TCR 介导的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TCR-T是从自体T细胞群中分离出特定的识别某种抗原的T细胞寡克隆,体外扩增后回输给病人,由于自体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极少,难以产业化。第二代TCR-T是分离识别某种抗原的T细胞单克隆,获得野生型TCR基因序列,然后转导至病人的T细胞。这种方法使TCR-T产业化成为可能,但是由于野生型TCR亲和力低,导致杀伤肿瘤的效果有限。第三代TCR-T则是将获得的野生型TCR进行亲和力优化,转导高亲和性TCR到病人的T细胞。这种方法可以对抗肿瘤的免疫逃逸,提高其成药性。

  李懿,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呼吸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总裁,广东香雪精准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懿在英国长期从事抗体和T 细胞受体的药物研发,主要论文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并获得多项专利,先后多次获邀到英国、德国、美国、爱尔兰举行讲座。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pthread_mutex_t 下一篇:奔腾T77报价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