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3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烟火气,烟火气就是市井百态,是家人徜徉,是灯火可亲,是市井巷道里更能拨动人心的那一幕一幕。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C视觉影像数据库全新推出《C视觉·记录我的城》栏目,用一张张精彩的照片,分享摄影师镜头下的城。无论你在何方,镜头里都有诗和远方。
2023年12月26日,成自宜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当日,首班列车从宜宾出发,从刚刚建成的宜宾临港长江公铁大桥驶过,标志着这座位于南向出川大通道重要节点上的桥梁正式通车。
从1958年宜宾首座铁路桥建成,到2023年底临港长江公铁大桥通车,c视觉摄影师们长期关注记录了一座座大桥飞架宜宾三江六岸的过程,见证了宜宾数十年的飞速发展。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镜头,来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座大桥吧。
最早的宜宾城区是没有桥的。岷江铁路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宜宾城区的第一座桥。大桥由苏联专家提供技术援建而成,是内六铁路(内江、六盘水)宜宾段的组成部分,是当时宜宾和外界沟通的交通要道。如今,经过60载风雨考验,大桥仍巍然矗立在岷江之上。
最初的岷江大桥只有12米净宽,随着宜宾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桥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1998年,大桥加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岷江复线新桥与老岷江大桥平行相并,桥的造型和建筑风格也与老岷江大桥一致。两年后,新桥、老桥合为一桥,也就成了岷江大桥现在的模样。
1990年通车的南门大桥是当时连接宜宾老城区与南岸区的唯一一座公路桥梁。因为其外部结构像彩虹一样,时有“亚洲第一拱”的美称。早期宜宾发展以老城区为主,南门大桥这条“大动脉”的贯通让金沙江两岸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南岸片区逐渐发展繁荣起来。
金沙江戎州大桥就建在南门桥旁,紧邻三江汇合处,与南门桥并称为“双子星”,戎州大桥和南门大桥直跨大江两岸,像两条飞虹,互帮互助,携手让老城区和南岸道路交通更加畅通。
金沙江铁路大桥位于宜珙铁路支线上,沟通了宜宾老城区和南岸地区,是宜宾最早的跨江通道。时至今日,已通车半个世纪的大桥仍岿然矗立,服务两岸行人。因为其造型独特的时代韵味,近些年吸引了不少摄影师前来打卡取景。
2003年12月10日,中坝大桥正式通车,不仅使得南岸西区快速发展,还为宜宾增添了一条通往蜀南竹海、兴文石海风景区的便捷通道。
排列规整的大桥斜拉绳,更成了金沙江上的一道美丽风景。桥下如今是宜宾赫赫有名的花市。鲜花绿植、假山盆景、观赏鱼类……烟火气满满。
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是成贵高铁控制性工程,建成时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箱拱桥。上层为4线车道城市快速主干道,公路桥面距离铁路桥面高差达32米,属世界第一。
金沙江公铁两用特大桥缓解了中坝大桥、南门桥等的交通压力,促进了金沙江两岸之间的联系,助力宜宾一体化发展。
宜宾长江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连接翠屏区与叙州区。大桥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宜宾长江大桥拉索上布置有20万个LED点光源,使整个拉索面形成动态屏幕,是宜宾一道靓丽风景线。
盐坪坝长江大桥是连接宜宾市区与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通道,大桥建成后只需几分钟便能从三江新区到达叙州区南岸,有效改善三江新区与主城区交通状况。
大桥的建成强化了宜宾主城区对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辐射作用,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鱼跃长江”造型更是让大桥成为网红打卡地。
大桥的建成能有效缓解了长江南北两岸通行压力,促进宜宾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云南等地的互联互通,助力宜宾打造全省南向开放的枢纽门户。
三江汇聚的宜宾,境内有大小河溪600多条,已建成各类桥梁800余座。这座因江河而生,被江河塑造的城市,正挟着大江大河的气势走上发展快车道,奔向更加未来可期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