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於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歷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作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书院兴起於唐、成形於宋、传承至明清,是古代重要的藏书、修书以及文化教育机构,也是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古代文章典籍得到保存,先贤思想得到阐释,学术创见得到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遍布各地的书院功不可没。
清末学制改革后,书院不再承担“具有相对完备制度的文化教育组织”的使命。但百余年来的歷史更迭中,许多古代书院仍接续传承,有的成為各级各类文保单位,通过歷史文物、文学作品等保留文化记忆,积淀一方水土的文化底蕴。书院的物质与精神遗存、丰富的文化记忆等,在文化建设领域仍能发挥独特作用,满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书院作為文化空间依然存在於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空间”的视角看书院,能发现其不同层面的丰富内涵。第一层是建筑、实物等物质层面的书院,其营造法式、室内器具等反映古代建筑特点和古人生活方式﹔第二层是哲学、文学等文本中所描述的精神层面的书院,其构想、描绘等反映了古人的价值理念﹔第三层则是人们关於书院的文化记忆。由三层“空间”观之,古今更迭中,书院的变与不变便能明晰:古代建筑需要保护修缮,古人哲思需要得到持续阐发,而作為文化记忆的书院绵延至今,需要实现跨越时代的共鸣。
岁月变迁,书院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一些书院化身学校研学、学术会议、城市文化会客厅等场所,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宣教功能﹔一些地方打造书院主题的特色文化IP,通过影视等多媒介展示地方文化,传播正能量。
如何进一步推动书院空间“活起来”,绽放时代光彩?应基於区域资源稟赋和发展现状,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其一,挖掘书院歷史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遗產的研究、保护和宣传,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其二,擦亮书院特色标识,提升书院文化IP的能见度,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挖掘文化新内涵、培育发展新动能。其三,优化书院文化產品和服务供给,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教育服务、旅游项目於一体的文化產业综合体。其四,推动书院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思政课堂,让青少年群体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增强文化自信。其五,激活书院公共文化空间,通过保护修缮书院建筑、丰富书院藏书、面向公眾开展讲座等方式,传承歷史文脉,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此外,还需要政府加强统筹规划,将书院建设纳入相关工作规划中,给予配套支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书院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将书院发展融入文创、演艺、研学等文化新业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深厚歷史文化积淀与现代科技力量交织,让千年书院在活化利用中持续焕发生机。
书院薈萃人文,留存典故。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题写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千百年来让人们不断得到啟示。如今,白云岩书院通过举办文化主题论坛、开展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方式,展示传统书院的独特魅力。位於福建厦门的筼筜书院,是一座建成不过10余年的现代书院,竹林环绕,环境雅致。筼筜书院围绕“国学”主题开展授课、会讲、培训、游学等活动,丰富多样、长年不断,还带动当地发展“社区书院”,弘扬传统美德,成為书香氤氳的文化新地标。
千年书院,文脉绵延。传承弘扬好书院文化,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古為今用”的时代命题。让书院文化歷久弥新,不仅在於屋舍建筑的修缮,更重要的是激活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让书院的文化记忆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