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9月2日,历经磨难、身心俱疲的吴成德终于踏上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国土。因为他的职级较高,美军选择了最后一批遣送回国。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温饱都难以保证,吴成德却还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正是因此,从小便深刻地明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报效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爆发,打破了吴成德平静的生活。看着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吴成徳坐不住了,他的心像是被人狠狠地扼制住无法呼吸。
弃笔从戎的心早已经开始地动山摇,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向抗日最前线,保卫自己的祖国和万千的国民。
1937年,吴成徳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牺盟会。进入牺盟会的吴成徳利用所学习的知识与战争实情相结合,呈现出卓越的战绩。
吴成徳深知自己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不断地激励自己,没日没夜地研究战争策略。在战争期间,他无数次地带领着众人打有准备的胜仗。
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朝鲜半岛仁川登陆,越过了三八线,战火蔓延至鸭绿江边,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的无情与快速波及,让我国再一次涌现了一波又一波爱国将士志愿参与作战。吴成徳也参与到第五次战役中。
1951年5月中旬,由于战线师不论是人员、体力还是装备方面都不足。而更严重的是,后勤供给一时没有跟上。由于情况紧急,彭德怀总司令下令,部队转移至三八线外休整。
而在此之前的4月,李奇微接替了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之位。在我方即将撤退之时,李奇微似乎洞察了我方的情形,突然下令,对我方发起了猛烈进攻。
他快速地从马上跳下来,飞快地跑到伤兵们周围,关切地询问他们的伤势如何,能否继续前行。吴成徳知道,这样不是办法,他让各团帮助伤员们及时转移。为了稳定军心,他忍痛打死了自己的战马,决心带着伤兵们一起突围。
但是吴成徳不害怕更没有畏惧,他心中怀揣着无法被摧毁的信念。一次又一次的严刑让他皮开肉绽,他吃痛地瑟瑟发抖。他仍嗤之以鼻,冷笑着一言不发。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一旦开口,后果将不堪设想。
自从被俘后,吴成德再没有睡过一次安稳的觉,没有吃过一餐饱腹的饭,整整消瘦了40斤。尽管如此,他还是每天望着监狱那小小的窗口,一天又一天地盼望着祖国的胜利。他坚信志愿军一定会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吴成徳所盼望的春天终于到来了。经过谈判,双方要一一释放战俘。
这些他都不在乎,他沉浸在胜利和团聚的喜悦之中。甚至还受到了李克农副部长等领导的接见和慰问。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是,突然有一天,吴成德收到了一则让他无法接受的消息。由于担心被俘之人受不了严刑拷打叛变了,因此吴成德一众被俘之人,被开除党籍和军职,发配到偏远的大洼农场去开荒。
这句话让吴成德痛彻骨髓,自己作为一名军人最基本的底线都已经被怀疑,忍辱负重的意义又是什么?那一段时间,他彷徨无助,精神恍惚。
在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之后,他接受了被双开流放的结果,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内心。在努力完成好祖国安排给自己的工作之后,吴成徳联合各方被冤枉的俘虏,一起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于自己的冤屈进行申诉,但是一直都是石沉大海。
1996年3月,吴成德在山西老家去世,享年84岁。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赞助希望工程四万多元的收据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