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召开“万物皆数、数中寓道”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

时间:2023-12-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数学与应用数学”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的高质量建设,发挥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专业课、核心通识课的育人作用,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应用数学系联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理学分中心于12月2日在东区理学楼102报告厅举办“万物皆数、数中寓道——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此次会议邀请了北京数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杨家忠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静教授,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朱靖教授作主题报告,5位校内教师作课程思政交流报告。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系主任庞慧慧主持会议。

  杨家忠以“微积分与三观”为题作主题报告。他指出教师应该对课程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能够驾驭课程的理论体系,洞悉课程的思想精髓,清晰课程的框架内容。杨家忠引领与会教师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中的基础,并由此引出了集合与映射的知识结构。最后他梳理了微积分的基本框架,并强调微积分是以一维或高维欧氏空间为舞台,以极限为工具,以函数为研究对象,用“三观”的数学思想开展研究的一门学科。

  李静以“以数育人——交叉科学发展与课程思政探索”为题作主题报告,她谈到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新的生长点与突破点,应当以理论研究与实践要求为基础,探索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在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融合统一,从而切实建构所有课程合力育人的新格局,同时李静也展示了团队在光刻机等交叉领域的典型育人案例。

  朱靖以“数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主题报告。她从“创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考核”四个方面介绍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并分享了“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原子弹爆炸的能量估计”“古代玻璃制品的成分分析与鉴别”等具体案例。

  校内师生交流阶段由理学院教工数学第二党支部书记、应用数学系副系主任杨建平主持,5位校内教师分别作课程思政交流报告。甄苓从课程思政的理念创立、实践探索、成效评价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情况。刘晓军列举了3d打印、Manim和Mathematica软件在《数学分析》等专业课中的应用,如用3d打印实现抽象函数图像的具像化,用Manim展示一些重要定理、概念,用Mathematica制作动画呈现Cauchy-Crofton公式的具体含义,可视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减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畏难心理。姚玉芹介绍了在新农科背景下,在《微积分》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开堂第一课、利用专业模型、来源于生活中的案例及数学实验融入思政元素。盛洁阐述了对数学史在数学课程思政中多元作用的理解,然后结合概率统计史动画视频和课堂片段设计案例介绍了数学史融入课程思政的若干做法。庞慧慧介绍了数学系参与建设的《自然科学与素养》和《古今数学思想》两门核心通识课的思政育人成效,课堂之上引领学生领略数学思想的浩淼与深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会上,本科生代表王若栋分享了她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三年的体会,她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系老师们尽职尽责的工作热情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三年的时间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据悉,自2017年起,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取得了显着的进展,多位老师主持了多项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参加了最美课堂教学比赛、教学创新大赛、编写了“理育@农”的系列思政案例,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及校级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奖项。今年春季,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选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目前已完成66门数学课程育人大纲的修订,展示了其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优秀成果。今年9月,数学学科获批了数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根据本硕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思政育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未来还需要应用数学系全体教师继续深入研究与实践。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