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明交流互鉴有多重要?这篇文章说明白了(4)

时间:2019-09-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秦俑,人们称之为“地下的军团”。法国******希拉克参观之后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线多年的中华文化珍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还有大量文明成果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里,我要对教科文组织为保存和传播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习笔记”注:习主席向世界讲述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变迁中,与其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汇所形成的辉煌文明成果:丝绸之路、佛教、秦俑等中华文明的具体意象,让听众切实感知到中华文明——这一源远流长的文明也正是在同其他文明交融、碰撞过程中,才获得加速度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直面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提倡和平发展、开放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客观上都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大空间,其中也折射出一个大国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态度。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