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梅姑娘”还没走今天却入伏了

时间:2019-07-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今天正式进入“三伏天”,意味着年度“最强高温季”开幕。在无锡,往年入伏时,出梅、高温都要安排上了,而今年“天气君”没按正常“剧本”走。“梅姑娘”拖泥带水不肯撤,“三伏天”火急火燎赶到,到目前为止,他俩的交接班还没商量好。由于入伏后依旧是“梅姑娘”坐镇,气温暂时“烧”不起来,一曲“凉凉”会继续唱些时日。

  “伏”是中国传统的说法,分初伏、中伏、末伏。“三伏天”一般为30天,简单来说,可以用“夏至三庚”这四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节气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庚”是天干数字,天干共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在“三伏天”中,通常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今年的“三伏天”属于加长版,共有40天。其中,7月12日入初伏,7月22日入中伏,8月11日入末伏,8月20日出伏。

  气象专家表示,40天的长三伏并不罕见,1951年至2019年这68年间,出现加长版三伏的有51年,尤其是2015年至2019年,连续5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天。不过,夏天炎热程度与伏天时间长短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与控制夏季天气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有关。就像2016年是加长版“三伏天”,但由于梅雨期超长,连续的雨水打压,锡城的气温和常年同期相比是偏低的。2017年也是加长版三伏天,却让人苦不堪言,无锡出现了28个高温日,还诞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

  根据气象部门多年的气候统计,“三伏天”基本上涵盖了锡城最热时段,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三伏”中又以“中伏”为热,因为入伏后,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面层的热量在不断积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到了“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加之夏天雷阵雨天气较多,空气湿度增大,水的热容量要比空气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眼下已正式跨入“三伏天”的门槛,可比起往年依然清凉。有人问,气温不高还算入伏吗?气象专家说了,无论天气热不热,到了日子就是入伏了,真正盛夏的到来还得看何时出梅。按照气象标准,出梅的前提是无锡告别梅雨带、转受副高控制。然而,最近副高仍偏南,降雨带依旧赖在江南不走,本周出梅肯定是没希望了。无锡常年出梅日是7月11日,今年出梅偏晚已是板上钉钉了。由于今年“梅姑娘”拖沓,梅雨季与三伏天相遇,从历年来看,这种情况较少见,但仍属正常现象。

  “梅姑娘”不肯走,三伏天来得利落,今年伏天是雨还是热呢?往年入伏当天锡城常常劈头一把火,一大波的高温天已迫不及待赶来了,会有持续多天的高烧模式。相比之下,今天锡城“低调”入伏,最高气温不会突破“3”字头。同时,今天梅雨带重整旗鼓,锡城处于雨带边缘,今晚到明天会出现一次明显降雨。周日的天气还不错,双休日有出行计划的朋友,最好安排在周日进行。预计16日到18日副高北抬,无锡处于其北部边缘,仍多降雨天气。受到雨水抑制,气温自带空调送凉爽效果,就连未来几天暂时也“烧”不起来。从中长期天气预报来看,高温季可能在本月中旬末期到下旬开启。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