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公路不通,发展必然受阻。”为解决百坭村的交通难题,黄文秀积极向上反映,申请到1.8公里通屯硬化项目,新建4个蓄水池。另外3条路,也已列入2019年专项扶贫资金安排项目。
“失去文秀书记,村里好比断了一只‘翅膀’。”百坭村副主任黄世根说,在黄文秀带领下,村里砂糖橘、茶油树、八角、水稻等产业方兴未艾,“以前村民种植砂糖橘却不懂销售,收入微薄;文秀书记来后,帮忙搞电商销售,收入翻番,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
今年3月的一天,黄文秀驻村满一年,她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恰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特意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万五千公里,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黄文秀的愉快,来自百坭村的改变:一年的努力,已有88户418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7%。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万元,被评为2018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
红砖水泥地,仍是毛坯屋……在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黄文秀的家中,体弱多病的双亲,难以抑制失去女儿的悲痛。
“文秀很懂事很孝顺。就在前几天要返回工作岗位时,她还喂我吃药……”回忆起女儿的点点滴滴,黄文秀父亲几度哽咽。
孙大光静静倾听着,感佩于黄文秀父亲的通情达理和坚强,他关切地说:“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办好!”
“家里已经获得县城的易地搬迁房,要不我们还得住在大山里,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黄文秀父亲说,“党培养了文秀,她因公牺牲,我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我们没有什么要求。”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黄文秀家种植22亩油茶和4亩茶叶,2016年实现脱贫。那一年,黄文秀也顺利毕业参加工作。
“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读完大学,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国家的培养。”毕业回乡时,黄文秀对父母说,希望自己工作后,能改善家庭状况。
“在看病方面要给予特别关照,其他困难抓紧落实解决。”孙大光紧握着黄文秀父亲的手,叮嘱当地有关部门要关心好、照顾好黄文秀的家人。
“家里的困难我们会努力克服,就不再给政府添麻烦了。这些钱,也许村里的扶贫工作还能用得上,还是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临别时,黄文秀父亲再次把慰问金推回孙大光手中。
黄文秀父亲再三婉拒慰问金的事,引发网友感慨与热议。网友“一剑倾心”说:朴实无华的父母,养育了优秀的女儿。为这个普通家庭的美好家风,点赞!(本报南宁6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