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闺女啊,你膝盖动过手术,一直站着腿肯定吃不消。”见队伍太长,估摸着还要等上两三个小时,“阿娘”扭过头劝陈红英。陈红英笑着摆摆手说,“阿娘”,没事的,实在不行我坐在地上嘛。
各方打听下,他们又去了113医院耳鼻喉科找大夫检查,医生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扁桃体肿大。虚惊一场,这下大家都松了口气,抱在一起激动不已。自从那以后,赵师傅和老伴越发依赖“闺女”,大小事都会找她商量帮忙。现在,两位老人每次外出旅行就会给“闺女”带土特产,得知生病了打电话关心、送补品等,温馨氛围胜似一家人。
一年一度的父亲节,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欢乐时光,但对于像赵师傅这样的计生特殊家庭而言,却是他们埋在心底里的奢望。
白鹤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辖区内60%以上是老旧小区,老年人较多。目前为止,仅失独家庭就有53户,其中九成以上没有第三代。
“小棉袄服务社是在2016年10月******为宁波市首家关爱计生特殊家庭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前身是紫鹃社区整合而成的‘温心家园’,主要以‘儿女’式的服务积极构建特殊老人安居、乐居的温馨家园。”从事志愿者服务接近20年的陈红英,面对特殊老人,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40岁丧妻、70岁丧子的曹老爸,一度一蹶不振,每天对墙说话,靠捡垃圾打发时间。自从“小棉袄”的出现,让他的生活重焕生机,走出阴霾。
85岁的董老爸,儿子走后一个人在外面租房住,非常地孤单。“小棉袄”志愿者逢年过节的看望,陪他聊天,让他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为了方便“小棉袄”们服务这些特殊老人,陈红英专门建了一个亲情微信群,把所有会使用智能手机的“阿爹”“阿娘”拉进来,有什么需要可以在群里第一时间说。逢年过节,送去苹果、鲜花和节日祝福,“小棉袄”们拉着老人们一起包饺子,说说笑笑。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困难的人伸出援手,献一份爱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陈红英说,从一人一档,摸底与统计所有的特殊对象,到量身定制心理安抚、就医陪护、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为内容的亲情套餐,这项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志愿者耐心和细致。
特别是70周岁以上的高龄特殊家庭,制定亲情陪护,并开展“四送四必到”——春季送养生、夏季送清凉、秋季送文化、冬季送温暖;生日必到、生病必到、重大节日必到、突发事件必到,让特殊老人不感到孤单。
“现在志愿服务队伍有50多人,平均年龄在65岁,年龄有些偏大。我们希望有更多专业技能的新鲜血液加入,比如提供老人理发、修指甲等服务,让整个服务队伍更加多样专业化。”陈红英期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