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捐献造血干细胞仅仅用了20天 上海医生刷新最短

时间:2019-06-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昨天上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保健中心的一间普通病房内,该院创伤中心的小查医生躺在床上,等待着造血干细胞采集。这是上海红十字会完成的第45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完成后,“生命种子”将被送往北方救助一位白血病患者。更为特殊的是,从小查医生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到完成捐献采集,全过程仅用时20天,刷新了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从配型成功到捐献动员、再到完成采集的最短时间纪录。

  5月28日,小查医生从手术室出来,打算歇息一下马上投入下一台手术。就在这两台手术的切换间隙,他在一份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天,距离他接到配型成功通知只有7天。

  时光倒退7天,5月21日深夜,小查医生收到一个来电。当天晚上,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分库工作人员首先接到了总库管理中心电话,被告知有一位白血病患者病情紧急,血液各项指标很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并发症,已进入层流病房以降低感染的风险,目前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进行医治。而中华骨髓库配型结果显示,只有一名上海的志愿者与其高度匹配。为此,上海分库工作人员联系了小查医生。得知情况后,小查当即表示将全力配合所有捐献流程。

  第二天一早,上海分库就联系了小查医生所在的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医院)。得知此次捐献案例的特殊性后,医院立即启动快速程序,南北两部科室联动协同其所在的创伤中心,“由于创伤中心日常工作繁忙,我们重新有序安排了小查医生近期的手术和临床工作任务,并开设体检检测加急通道,全力保障他完成高分辨血样抽取和体检。”市一医院创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王秋根介绍。

  就这样,一场生命的接力在上海分库、志愿者、医院与总库等多方协助下展开了。5月23日,高分辨血样送至苏州大学检测实验室,与病患的血样进行复核检测;5月28日,所有报告通过,小查医生正式签署捐献同意书;5月30日,患者启动清髓的移植前预处理;6月6日,小查医生住入市一医院病房,应用药物进行干细胞动员。

  上海市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宋献民告诉记者,目前造血干细胞采集已经不用直接“抽取”骨髓,而是通过注射动员剂,使骨髓血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再通过仪器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提取保存,其他成分则回到人体。较以往的骨髓移植而言,对捐献者的影响更小、痛苦更少,“采集的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来计算,此次小查医生大约采集4小时,最终提取约200毫升的外周血。”他还提到,此次供受双方有着很深的“缘分”,“除了仅小查一人匹配外,双方配型的10个小位点中有9个位点相合,属于比较罕见的高位点相合,这意味着患者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也会相对更小。”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