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6000万名师生一起上的一堂课:脚本改了几十次(2)

时间:2019-06-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6月20日,正式授课开始前,地面工作人员比我们在天上还紧张。我和两位战友打了一套太极拳,让地面的同事们一下子放松了,也更加信任我们。那是载人航天精神的正能量在天地之间传递,这十分重要。虽然天上地下相差几百公里,但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联系着我们,会激发我们的勇气和信心。每当我们在天上飞,听到地面的确认指令时就是这样的感觉。

  当天北京时间10时04分,准备已久的太空授课开始。在两位战友的完美配合下,约40分钟的课程非常顺利。加水球时,地面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的,其实我们心里有底。

  底气来源于练习。练习时,水膜常常拉不出来,或者往里面加中国结就破了;水球要么不圆,要么爆了。每次我们都会细心查找原因。水加多了还是少了?还是在拉的时候边上碰到了?找到原因心里就有底,所以我们不怕。练习时还加过比正式授课那天更多的水呢。

  太空授课是一个大型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尽管挑战巨大,但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强调真实,绝不事先录播。我们也想过,如果在太空授课过程中,真的出现极端情况,我们也会告诉所有的观众,这种故障正是反映了太空飞行的复杂性和难度。

  第二条原则就是:这是一场教学课,不是作秀。所以,我们将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有几百个学生作为代表参加了地面课堂的活动。我们没有选择临场经验更丰富的央视主持人,而是选择了两位中学物理老师执行地面课堂的教学任务。

  第三条原则就是:一定要有中国元素。比如,航天员做水膜之后,放置了一个小贴片,设计师最早给这个小贴片设计的图案是笑脸,后来我说,我们得用中国结;水膜做成水球的颜色,也选了中国红;太空老师选用李白的诗、曹冲称象的故事,也都是出于体现中国元素的考虑。

  在真实的前提下完美呈现,预案就非常重要。我们对太空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200多个问题逐一分析,制定了几十个对策。

  比如,图像话音中断了怎么办?预案是:导播要第一时间把摄像头切到地面课堂,由地面课堂的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同时,我们飞控现场要进行故障的分析和排故,恢复图像话音的功能。恢复之后,由地面课堂的老师按我们事先约定好的话语,让航天员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开始接续。这样既保证真实又能让整个授课过程流畅地呈现。

  后来在天地协同演练过程中,真的就出现了图像话音中断的情况。我们启动预案,完成了演练。在场的领导和专家,除了知情者,其他人没有一个发现出了状况。预案得到实战检验,也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