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志在上海》|江湾的历史与风景

时间:2025-01-1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上海民间素有“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这样关于四大古镇的说法。而其中的“铜江湾”就是位于虹口的江湾镇。据1924年出版的《江湾里志》记载“江湾以虬江得名,遂以名镇,故又名小曲江”。从志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江湾镇缘起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其实,江湾有“大江湾”和 “小江湾”两个概念。“小江湾”指的是江湾镇。如今位于虹口江湾公园内的南宋的韩世忠将军像,当年他率部队就驻扎在江湾镇。“江湾”两字最初的源头就是虹口所在的江湾镇。到了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一个江湾区。江湾区的范围包括了今天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宝山、杨浦、静安以及虹口多个地区。所以如今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居民也会觉得自己属于江湾。

  上海开埠后,江湾镇因其地理位置成为东北门户,外商竞相来此租地办厂,市面日趋繁荣。1897年,淞沪铁路在之前吴淞铁路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江湾站成为最忙碌的站台之一。淞沪铁路的遗址如今就位于轨交3号线大柏树站旁边。淞沪铁路建成以后,对当时江湾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学、工厂在江湾建立,还有一些名人选择在江湾居住。当时的吴淞铁路、淞沪铁路上有很多车站,最繁忙的车站就是江湾站。

  江湾的战略位置重要,处于闸北跟宝山的中间点。1932年、1937年,江湾因其地理位置成为“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整个江湾镇几乎都被炸毁。虹口现在有一座忠烈桥,就是为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当中英勇牺牲的19路军将士们而建造的,然而,遗憾的是,这座桥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也被日本炸毁。如今的桥是在原址上再次建造的。

  上海解放后,江湾镇经历了由乡镇向城区的转型。2006年,江湾镇撤销建制,江湾镇街道成立。如今,随着虹口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千年古镇江湾也持续焕发新的活力,积极融入北外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组成的“双北战略”,向着“文化、科创、宜居”的目标迈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