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秋色浓,“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将于10月24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涵盖全省16市50余家文博单位的440件精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69件。这是山东首次在京举办的全面反映山东古代文明发展史的大型综合性展览。
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以一件件呈现到观众眼前的精美文物原件完整展现从新石器中晚期到夏商周、两汉、魏晋南北朝等的山东古代文明脉络,从古代山东角度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呈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荣瑞峰说。
展览共分“日出初光,饰节以礼”“海岱惟青,玉礼四方”“王礼在鲁,天下久传”“俾侯于鲁,炜炜煌煌”“高山仰止,登泰观海”“称工北朝,东方微笑”“图画天地,碑传千古”七个单元,文物类别齐全,涵盖陶器、玉石器、青铜器、铁器、瓷器、造像、石刻、绘画等主要文物门类。
山东博物馆的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孔子博物馆的错金银圆形带钩、山东大学博物馆的玉牙璧、山东省考古研究院的鸭形铜尊、青州博物馆的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烟台市博物馆的越窑青釉带托执壶、滕州博物馆的人面纹玉饰,莒州博物馆的斧钺刻符灰陶尊、青岛市博物馆的钧窑瓷罐等“明星”展品悉数参展。淄博市博物馆的西汉矩形龙纹铜镜,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古代铜镜,文物原件也将在此次展览上首次公开展出。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后来铜器出现,古人用铜铸造,“监”就演变成了“鉴”。
西汉矩形龙纹铜镜,高115.1厘米、宽57.5厘米、厚1.2厘米,重达56.5千克。背部有五个环形弦纹钮,两短边又各铸二钮。每一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背又饰有夔龙纠结图案,卷曲交错自如。这件大型铜镜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撑,镜背面和边上的钮可能就是与柱子和座子固定时用的。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西汉矩形龙纹铜镜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山东省馆藏文物中唯一的一件。
众所周知,从姜太公封齐到西汉,是淄博地区古代史上辉煌的时期。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的长子刘肥受封齐王,建立齐国,定都临淄,统辖七十三城,平阳侯曹参为国相,成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彼时的临淄城,是拥有十万户人家、“人众殷富,巨于长安”的东方名都。这件西汉矩形龙纹铜镜,正是1978年在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配合东风站扩建的工程中,淄博市博物馆发掘西汉齐王墓时出土的。
大武西汉齐王墓的宏大规模,随葬器物坑出土的珍贵文物,可以说是西汉齐国经济空前繁荣的缩影。考古资料表明,在封土下面北墓道西侧和南墓道的东西两侧发现五个随葬坑,发掘过程中获得了大批珍贵文物和重要信息。该铜镜是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其形体硕大,年代之早,被誉为世界铜镜之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