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月10日,智己旗下第二款新车LS7正式上市了,共六款不同配置车型,售价为30.98万-45.98万元,比预售价格少了5万元。
上市第二天,智己汽车CEO刘涛在微博上发文称,“智己LS7上市后的第一天,智己体验中心呈现了全国性的火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上市六天后,刘涛再次在微博上写到,智己体验中心客流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甚至出现了门店试驾排长队的现象,每日试驾批次较之前翻了10余倍,平均试驾时间都排到了22点以后。
前几天,我们找到了一位智己LS7的预定车主,听他详细讲述了自己这次买车的过程,以及他对智己LS7和智己汽车的评价。
这位预定车主路先生,是一位资深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住在秦皇岛,但老家在沉阳,每月要在两地往返几次,他现在开的是一台四驱的福特锐界燃油车。
路先生本来没有要换车的打算,但去年跑了很多长途后,他被电车的低使用成本打动了,因此去年10月份便开始看车买车了。
路先生买车有三个要求:不要增程、不要轿车、预算50万以内。经过一番对比挑选后,他把目光锁定在蔚来ES7和阿维塔11上了,但试驾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两款车。
后来,路先生无意中看到了智己LS7这款车,第一眼就被它的颜值吸引了;试驾后,他又被LS7的驾控体验圈粉了;上市后,他被LS7的售价打动了,于是毫不犹豫地预定了搭载90度电池的四驱双电机版。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入了解,路先生给智己LS7这样的评价:智己LS7是一款有爆款潜质的SUV车型。
与此同时,在了解这款车的过程中,路先生对智己汽车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认为智己这两年会突出重围,成为新势力第一梯队中的一员。
路先生去年下半年开始考虑换车了,而且他打算换一台电车。因为他发现,电车的使用成本确实比油车便宜。
他承认电车与油车相比,更能给人带来越级的加速体验,比如十几万的电车,就能够让人体会到3.0T甚至4.0T燃油发动机才能爆发出来的加速快感。
“你前期加速快,后期势必要受影响,加速踏板踩得越深,肯定越费电越费力。而燃油车恰好相反,越到后面,加速越快,越能使得上劲儿。”
而不去自驾游,他每个月也要跑几次小长途。因为路先生老家在沉阳,但他在离家400多公里的秦皇岛工作,每个月会回家几次。
他现在开的是一台四驱顶配版的福特锐界,从秦皇岛到沉阳往返一次油费就得八九百元,加上高速费就得一千多了。
而开电车跑400公里可不会花这么多电费。(电车省钱不是说说而已,在我们《电动车主访谈》的日常采访中,有多位车主向我们表达过这一观点。)
即使回到沉阳,他也不用担心充电问题。他家小区有地下车库,可以安装充电桩,而且地下车库温度更高,对电车也更友好。
他唯独要担心的就是跑长途的续航里程问题了。但路先生觉得也没问题,400多公里,他只要在中途找个服务区充电就行了。现在充电桩这么多,他只需充一次就能到家。
他现在开的这台福特锐界四驱顶配版,当时落地超三十万了,这次换车他的目标还是三十万以上的车型,但太贵的他也买不起,五十万元是他能承受的极限。
蔚来ES8、ES6和ES7三款车都是他的意中车。但第一个被他淘汰的就是蔚来ES8,因为售价太贵了。
ES6在他的预算范围内,但这车是老平台的车型,新款换代车型还没上市,直到今天都还没上市。因此也被排除了。
智能化、电控、智能驾驶这些没什么可说的,他认为这个价位的车型,只要堆料堆到位了,各家都大差不差。
福特锐界没有空气悬架,但这款车的调教是偏便舒适性的,ES7虽然搭载了售价高达2万多的空气悬架,但舒适性与锐界差不多。
无论在运动模式下还是舒适模式下,ES7空气悬架的变化都没有特别明显,路先生对它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
她认为与福特锐界相比,蔚来ES7的座椅偏硬,座椅按摩的按摩力度也比较大,给她的感觉就是不够舒适。
而阿维塔11给他们的感受也是如此。路先生觉得都三十几万的车了,整体感觉还这么硬,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这是路先生喜欢的汽车造型风格,他不喜欢溜背车,尤其那种主驾头顶特别高,后面开始直线下降的造型,比如宝马X6那种。
他还从网上了解到,智己是由上汽、阿里巴巴、张江高科共同投资的合资公司,是2020年年末才成立的,第一款车是去年才开始交付的智己L7。
今年1月份,路先生在视频平台上再次看到LS7可以静态体验了的消息,很多汽车博主也都发了他们静态体验这款车的视频。
不久后,一位智己销售主动联系他,问他有没有购车意向,要不要试驾什么的,因为2月份这款车就可以试驾了。
试驾之前,他已经了解到这款车的底盘用了一些名牌堆料,什么德国倍适登的DampTronic电磁动态阻尼调节系统,德国大陆的空气悬挂之类的。
“但新能源都堆料嘛,所以我们起初也没抱太大希望。但我们试驾后发现,智己LS7确实有点惊喜。”
“它的悬架把那些震动过滤得非常细致。你能感觉到有小小的声音和震感传到座椅上,再往上身体就不会感觉到这些声音和震动了。”
“尤其过那些坑洼路段的时候,LS7虽然有滤震,但又不会像福特那样会晃,像船一样,它的底盘有种紧实感,它会收住。”
路先生给智己LS7的评价非常高,他说在试驾智己LS7之前,他曾有过疑问,到底什么样的底盘才是好底盘。
整体开下来的感觉也很好,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大幅打方向的时候,就是挑头或者转大弯的时候,那种急弯它的方向盘打的会比较多,但挑头的情况下稍微注意点。
但这个问题也能规避,并不是大问题。总之,整体开下来,路先生并没有觉得这个方向盘特别难掌控。他最后预定的时候也选装了这个配置。
智己官方在介绍中说,LS7拥有国产C919飞机同种工艺的Star Fall星瀑冰感前穹顶,尺寸为1613*1620mm。
配合智己独创的“可升降巨幅智慧场景屏”,能够形成同级车型里最大的106度纵向视野,整体视野面积达到2.61㎡,让智己LS7拥有最好的IMAX级驾驶视野。
路先生也认为,这个穹顶的效果确实要比敞篷车还好。因为敞篷车还有个框,但智己LS7这种整个向上是没有框的感觉的。
座椅按摩功能他们也试了。智己LS7的座椅按摩给人比较细腻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像商场里那种廉价按摩椅,也不像五星级酒店里那种上万按摩椅。
“可能因为供应商、匹配的东西有差异存在,虽然都是燃油车的传统产品,但是福特的循迹性、整个判断感,给你的体验感都非常强,让我感受不到一点不适感。”
“但是我在试这些电动车的时候,没有这些感觉,都觉得它们大差不差。感觉它们传感器太多了,摄像头达到的效果也都差不多,因此体验也会更好。”
“副驾驶的储物格也没有,整个中控台除了仪表屏下面有一个放包或者纸巾的地方,其他就三个位置,两个杯架,一个放手机的地方,你如果想放点小零碎,都没地方放。”
“中央扶手箱也非常小。门把手位置做了隐藏式设计,也没有扶手凹槽什么的,你想放个小垃圾都没地方放。”
路先生认为,智己LS7这台车其实就是个三座的定位,由于第二排中间座椅体验不好,如果长期使用的话,他还是建议把第二排中间的座椅放倒。
但是工业产品没有100%完美的。路先生也承认这一点,细细盘算下来,实用性差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车还是与他的使用习惯相匹配的。
因为这车主要就是他一个人在用,回沉阳的时候他和他女朋友两个人用,未来有了小孩,也就是一家三口的模式,无论如何这车都够用了。
而且他们这次是增购,并不打算把老油车卖掉。家里有一个大车,一个燃油车,即使这车不那么实用,也不会对他们的正常用车产生很大影响。
2月10日,智己LS7正式公布售价了,30.98万-45.98万元的售价再次给路先生带来大惊喜。
路先生说,不到35万,可以买到双电机四驱版的一款车,虽然有些配置有些华而不实,但是在燃油车上这些配置恨不得价格要翻一小番,六七十万可能才能买到同样配置的燃油车。
至于为什么要选这个配置,路先生给出的解释是:首先他对四驱有执念,买车一定要选四驱,这是车辆安全性的一个保障。
因为他长途驾驶比较多,也曾多次遇到大暴雨天,大雪天这样的极端天气,还曾把一台前驱车困住过,因此他需要一台脱困能力很强的车。
对于智己的未来,路先生的观点是,即使智己不会像极氪那样爆火,但智己LS7是一款产品力很强的车,它有成为爆款的潜质。
“如果这款车交付之后的体验和现在试驾中感受到的差不多的话,那证明这款车的产品力没有任何问题。”
再往远说,路先生认为这两年电动车市场势必要迎来一次大洗牌,有一些小品牌慢慢就被划分出三六九等了。哪些是第一梯队,哪些是小杂牌,很快就能看出来了。
从智己目前的这两款产品来看,关于车的问题并不多,路先生所在的车友群里或者他在网上看到的车友反馈中,他很少看到车友对智己L7这款车的吐槽。
智己虽然成立比较晚,但也不完全是小品牌,毕竟有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张江高科这些大股东的支持。
“这些大公司会对智己有一些相应的技术支持,或者是资金投入,最起码这个车是上汽制造的,电池是上汽跟宁德时代合作的。”
路先生认为,这次洗牌之后,智己应该也不会被淘汰,如果混得好一点的话,还可能会在第一梯队里站稳脚跟。
另外,这次购车过程中,路先生也体验到了智己的服务。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件令他感动的事情,说要表扬下和他联系的这个智己的销售。
从这次购车经历来看,他之前接触到的那些销售给他的感觉其实和传统车企的销售别无二致,这里也包括“车圈海底捞”蔚来。
但在智己这边,他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服务,他认为可能是他刚好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门店,或者遇到了一位很好的销售。
这个销售解答问题的时候特别有耐心,态度也很好,最让他感动的是,上周周末这位销售提出主动为他提供上门试驾的服务。
路先生2月初试驾了一次智己LS7,但当时没有双电机版的车型,他没有试驾到自己同配置的那款车。
最后这位智己销售跟路先生商量说,如果他不方便到试车地点去,他晚上会把车开到路先生家,再让路先生体验。
这个举动是路先生没想到的,让他甚为感动。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路先生却认为,这是智己售前服务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