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要么是奸臣造反,从一位昏庸无能的帝王那里篡位夺权,并不算难事;要么是百姓不满,直接起义逼迫你下台,民愤之下哪里还能保得住性命?要么是敌族入侵,早早亡国,像前面讲过的徽钦二帝一样,死得相当凄惨。
而赵构奇就奇在,他经历过国破家亡,哪怕建立起了南宋,也只是个没钱没兵、空有名头的废物皇帝,内忧外患之下,他的昏庸软弱是真的,可是他居然成为了整个宋朝最长寿的皇帝,活到了81岁。
古代医学条件差,平均寿命只在四五十岁左右,赵构这样的寿命,放在医疗发达的现代社会都算是高龄,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早在宋太祖时期,赵匡胤就下令,把当时的医官们组织起来,修订了宋代的第一部药典,叫做《开宝新详订本草》。
青出于蓝胜于蓝,赵佶自己也写了一本书,叫《圣济经》,内容不多,一共10卷,里面记的都是一些医学理论和养生保健的方法。
而这些,其实暗含了很多现代医学和养生理论的知识,可以说相当超前了,如果没有数年的研究,还真的写不出这本书。
有着这样一个认真研究医学的父亲,赵构自然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也写下了一本医书,叫《养生论卷》。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活了87岁,欧阳询活了84岁,虞世南活了80岁;再往后,徐浩活了79岁,杨凝式81岁,杨维贞74岁,文征明89岁……足可以看出,书法不单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养生之道。
这也很好理解,都说练字能静心,练习书法的时候思想往往高度集中,注意力都在纸上,一旦写得投入了,甚至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把不开心的事情全部抛到脑后,进入一种轻松又安适的状态。
宋朝和金朝打仗的时候,很多珍贵的书法名帖都失散了,赵构心疼得不得了,就花了大力气去搜集整理,不让它们流落民间。
《西湖余志》记载:“高宗在德寿,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食之必尽……吴后问其故,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
根据规定,皇帝吃剩的菜,一般赐给宫里其他下人吃,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种羞辱,反而是一种恩赐。
他会先用公筷、公匙把食物夹到自己的碗里,再用另一副餐具吃饭,这样,吃剩的食物就不会被污染了。
赵构的原本用意,其实是出自善心,他不希望宫人吃沾了他口水的剩菜,但相当于现代社会分餐制的雏形,他自己吃的食物也不会被污染,杜绝了很多细菌。
但赵构不同,他对于饮食的欲望很低,吃的非常简便,每餐也就是面饼、馒头、素菜和煎肉之类的,还经常吃一些粗粮。
这样看来,虽然赵构在政治上是个昏庸无能的帝王,但重视医学和养生,又勤练书法,注重健康饮食,这些大概就是他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