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千年商都”广州频频发力。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就《关于鼓励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的若干措施》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首店营商环境,包括建立推进首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提升品牌新品通关速度等,对符合条件的品牌开办方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着力将广州打造成国际国内品牌集聚地和本土品牌孵化地。
首店,是指国际国内品牌在一个区域内首次开设的门店,或指传统老店通过创新经营业态和模式在某一区域形成的新店,不仅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化生活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是城市培育商业环境、激发消费活力的重要发力点,更是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商务部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中,已将首店数量纳入评估指标体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首店经济对于提升城市能级、升级城市消费的巨大潜力,首店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并成为反映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新指标,各地对高质量品牌首店的争夺也愈加激烈。
作为最早提出“首店经济”概念的城市,上海向来是品牌首店的优先选择,因为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成熟的商业氛围和较高的消费能力等。2018-2021年,上海引进各类国内外品牌首店3808家,平均每天新增2.6家,稳居全国第一。今年1-9月份,上海市新增首店703家,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预计全年将引进首店超过800家,彰显出上海商业发展的信心与活跃度。
加速奔跑态势仍将继续。上海已明确,未来将继续加大制度和政策创新供给,加快集聚国际国内品牌和时尚要素资源,培育专业人才和机构,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品牌在沪首发全球新品,落地品牌首店,设立企业总部,培育壮大从“首发”到“首店”再到“总部”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生态链。
在首店经济赛道上一路疾驰的,还有北京。早在2019年3月份,北京市商务局就出台了首店经济支持政策1.0版本,首次提出对于新进北京的首店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边实施、边评估、边完善”,在精准施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奖励的力度和范围,今年3月份已将首店经济支持政策迭代更新至3.0版本。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北京新增首店2355家,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开设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393家,其中全球首店1家、中国(内地)首店10家、北京首店382家,成为提升全球消费资源聚合力和辐射力的策源地。
作为人均消费全国第一城,南京在今年8月份发布了《关于促进首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构建“首店+”功能体系等举措,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2021年,南京全市共引进品牌首店175家,同比增幅超过70%。今年以来,南京已引进首店154家,品牌层次能级持续提升。
爆火容易长红难。抢占首店资源只是一个开始,如何更好地创新首店经济,突破传统商业同质化竞争瓶颈,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耦合,才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在出台招引品牌首店的支持政策和措施时不能过于急切,应在充分研究当地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引入既适应区域消费能力又能引导消费能级提升的品牌首店,着力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融入区域文化元素或借用地区产业优势的品牌首店作为差异化发展突破口。同时,苦练内功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让招引来的品牌首店落地后能够长久经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