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风口系列】数字经济建设对算力提出新要求产业链深度解析(名单)

时间:2022-10-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国家医保局:种植牙报销不符合医保定位暂没有能力纳入医保支付,专家预计下一步工作重点会放在耗材集采

  凌晨最新!美股大逆转,道指涨超800点!9:0通过,特朗普将被传唤;美国新冠公共卫生紧急状态延长90天

  前言:前面在《东数西算系列一》中我主要展开介绍了将受益于东数西算工程的几大细分赛道,本篇再从我国东数西算的发展现状以及行业前景等方面补充介绍一下东数西算工程的相关情况。

  从区域分布看,当前数据中心也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多。从行业分布看,当前全社会数据资源分布格局已形成了市场投资角度的最优配置。

  从IDC数据来看,到2025年我国数据量将占全球27.8%,由于数据处理需求爆发,我国需要在西部进一步挖潜,实现算力重心向西转移。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东部基建投资回报率高等根本性问题,算力转移动力天然不足,所以“东数西算”对于算力格局的调节尤为重要。

  数据的使用按使用频率可分为冷数据、温数据、热数据,热数据指使用频率高,对时延要求高的数据,多用于需精密操作的行业如医疗、高频交易、工业制造等;冷数据指使用频率低的数据,多为离线存储、灾备数据;温数据同样使用频繁,但对于时延要求低,如人工智能的模型训练。由于网络跳转等原因,西部枢纽与东部需求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延,适于处理冷数据与部分温数据,目前市场里数据储存约80%为冷数据,绝大部分的冷数据储存及相应处理需求均可转移至西部。

  顶层设计:2016年10月,我国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构想;实施方案:相关部门2022年2月批复了关于八大算力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落地方案,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预计“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新增4000亿元以上相关投资。目前计划仍处于初级阶段,“东数西存”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如西部投资回报率低、相关产业实际拉动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后续规划推进与市场调节下将得到解决,东数西算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爆发对算力的需求增加。但是由于数据中心需存放大量服务器,消耗大量电力,而东部地区的土地、人工成本较高,能源、电力等资源紧张。

  相反,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气候适宜,拥有丰富的风、水、光、煤等自然资源,电力、土地、人工成本均远低于东部。

  “东数西算”在“十四五”期间将在耗电方面节省超3000亿元,土地成本则每年可节省约970亿元。将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建设向西部转移,可有效发挥西部资源优势,缓解东部压力。

  乐观假设下“十四五”期间机架增量将达728万架,以单价15万元来估算,机架建设规模约1.09万亿元。根据IBM数据,机架成本为数据中心CapEx的62.6%,可得数据中心建设规模约1.75万亿。根据IDC《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数据中心投资带来的数字产业化增加值约有25万亿。

  在中性与悲观假设下,“东数西算”带来的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分别为70万亿和42万亿。“十四五”期间受益于“东数西算”的整体行业规模达数十万亿,其中未来产业数字化规模将更快速地提升,数字化和产业的融合是核心方向。

  (本文来源于雪球作者:概念爱好者。本文内容仅供参考,读者需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及数据是否正确。本文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本文为每经号作者或机构在每经APP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每日经济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每经APP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