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我在高速公路口子上守护一路平安;我在西湖边最美人墙当志愿者;我在刚上新的地铁19号线坚守岗位;我在杭州之门工地努力“搬砖”;我守着一片小店;我奔波在各大婚宴现场;我在直播间为将来打拼……
2022年这个国庆长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7路记者将跟随7个在杭州留守的人,亲历他们的坚守和奔忙,记录他们不一样的努力和奋斗。
“我特别爱吃油渣。”王坤华吃得香喷喷,对我说这面味道好,份量很足,别的地方十块钱肯定不够的。
“老板开店总有30年了,在我们保亭村没拆迁前,最早的时候是一家很小的炒菜店。”王坤华说,老底子杭州人喜欢吃片儿川,周边居民也都知道老板这个“隐藏菜单”,经常会光顾。
57岁的老板曾志平,光头,穿了一件朴素的短袖上衣,此时正蹲在后厨认真择菜,“本地青大蒜正上市,我要搞搞清爽,用来炒菜特别香。”
后来开始给自己打工,就在保亭村的一间农民平房里,开起小餐馆,主打桐庐菜,烧菜打杂全部自己干。
“我一直没有离开保亭,我在这里起步、发展,居民对我一个外乡来奋斗的人很照顾,现在我也是做爷爷的人了,对这里很有感情也很感恩。”
去年,曾志平了解到社区里还没有老年食堂,年纪大的老人要餐餐烧饭真的很不方便,就想着推出一款平价面。杭州人爱吃片儿川,于是就定了这款10元的片儿川。
“以前一天平均能卖20碗片儿川。上个月,离店一百来米开起了社区老年食堂,来吃面的老人明显少了。”曾志平淡淡地笑了,人少了没关系,他从没有指望面条赚钱,老年人吃饭方便就好。
有说有笑,老哥俩的面碗也很快见底了,“我汤都快喝光了。”王坤华打趣着,外面冷风冷雨,身上热乎乎。
他的店重新装修过,环境还可以,希望能提供这样一个舒心的地方——有的老人舍不得点菜,就可以吃一碗实惠的面条,有肉有菜也有滋味;也可以结伴来吃面,喝喝老酒聊聊天,说说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