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淮河以北地区高温已经缓解,亳州、淮北等地已降至25℃以下。今天傍晚起,全省平均风力将逐渐增强到4~5级,阵风7级,明后两天我省将出现从盛夏到深秋的转换,请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提前做好防范。
安徽省气象台2022年10月3日16时发布冷空气预报和全省天气预报:目前强冷空气正在自北向南影响我省。受其影响,全省平均风力逐渐增强到4~5级,阵风7级,冷空气过后全省平均气温下降13~15℃。7日早晨最低气温:淮北地区8-10℃,江淮之间11-13℃,江南12-14℃。
一股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给我国中东部带来大范围强降温,安徽等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中央气象台10月2日10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这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正式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下半年最早发布的寒潮预警。为何今年寒潮来得如此早?寒潮将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防范寒潮危害?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闵裕秋介绍,寒潮是冷空气的一种,并不是所有冷空气都是寒潮,它是冷空气中的“王者”。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介绍,寒潮天气过程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根据冷空气国家标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4℃的冷空气活动为寒潮。不过,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会有所不同。恰逢国庆假期,剧烈降温可能会对交通出行、生产生活有不利影响,从服务角度考虑,预报员可以酌情发布寒潮预警,这种情况在以往也有过。
寒潮最早开始于9月下旬,最晚可以到次年5月。中国天气网统计分析了近11年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情况,发现11月寒潮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少呢?杨舒楠解释,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往往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