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这个假期,洛洛就将冲刺架子鼓8级的考级,虽然没有繁重的文化课补习任务,但这项硬指标还是需要花费不少精力。
每到暑假,总有不少家长要焦虑,他们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焦虑该如何让孩子在班级里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个别像何先生这样的“佛系”家长,那么在给孩子报培训课程时,家长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记者请浙江万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萍鲜做了建议。
她说,把孩子的暑假安排充实,早学、多学一点,四处走走,开阔孩子的眼界,年轻家长们朴素的想法不难理解,不过,暑假是孩子的假期,尊重孩子们的想法非常重要。
“值得欣喜的是,现在的家长们已从此前一味重视文化课的培训,开始向对于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方面考虑,不过,不管是兴趣还是学习,家长和孩子间的尊重协商是关键。”
吴萍鲜认为,如果家长能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直面差异的协商,那么孩子的获得感本身就会超过培训学习带来的收获。
她说,所有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在于参加培训班的数量和质量,而在于我们家长自己,如果家长在教育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他的需求能够被看见,能够被尊重,从而在情感方面得到满足,无形中在价值观层面就会自觉接受家长的引导,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也会从内心激发出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两个合理的培训班,孩子可意的阅读,充满探索和趣味的亲子游,再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让孩子体会到做家长的辛苦。这些,应该才是孩子们暑假计划的正常打开模式。”吴萍鲜总结道。
关键词
本文为媒体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