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0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几乎同时确诊结肠癌,并且都是多原发性癌(两个人大肠内都有三处肿瘤),台州陈大伯(化名)夫妇最近的遭遇,让“久经沙场”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胃肠外科周伟主任医师都连连感慨“少见”。
陈大伯,台州人,今年74岁。最近两个月,他总感觉腹部隐隐作痛,并且大便带血,去当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医生首先考虑陈大伯患上了结肠癌,而且是多发病灶,需要尽快手术治疗。但考虑到陈大伯有房颤和糖尿病病史,当地医生建议他到邵逸夫医院就诊。
一个多月前,儿子开车送陈大伯和爱人王阿姨(化名)来到周伟主任医师门诊。评估了陈大伯在当地医院的检查报告后,建议陈大伯尽快住院治疗。同时,考虑到肠镜报告显示陈大伯有多发病灶,周医师马上联系医院病理科对陈大伯的病理切片进行会诊。慎重起见,病理科专门打电话到陈大伯就诊的当地医院病理科,和那边医生核实,确定陈大伯肠镜检查是3处结肠多发癌。
陈大伯的术前检查结果也出来了,有冠心病可能。经过心内科张文斌副主任医师会诊后,决定先进行冠脉造影。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陈大伯两支冠脉超过75%狭窄,需要放置支架打通血管,但是支架植入后需立即口服两种抗凝药物,会影响病人的凝血功能,手术必须延后。
周医师治疗团队发起了一次多学科讨论,经肿瘤内科、心内科共同会诊后决定,先给予一次化疗控制肿瘤进展,一月后停用双抗凝药物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后手术,这样一来不会耽搁肿瘤的治疗,另外也减少了心脏支架血栓发生的危险。
全程陪护丈夫看病的王阿姨,在听了周医师团队的查房分析后,一拍大腿:“我也有跟我老头子类似的症状啊!”
医生们一听,不敢懈怠,立即给王阿姨联系了肠镜检查,结果在她的大肠里发现了乙状结肠的菜花样肿块,降结肠和盲肠两处较大的息肉。病理结果确诊——结肠癌。
家里一下子查出两个癌症患者,陈大伯的儿子犯了愁,病房护士长给了两老最大的关照,把他们安排在同一个病房里,一方面方便家属照顾,另一方面也方便老两口互相鼓劲加油。
王阿姨首先接受了腹腔镜的微创手术,术中,周医师发现她的盲肠大息肉也癌变了,必须行右半结肠癌根治加乙状结肠癌根治。虽然手术范围很大,凭借周医师精湛的技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6天,接受了结肠癌手术的王阿姨和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并化疗一次的老陈,一起出院回到了台州老家。
一个月后,陈大伯如期回到邵逸夫医院打算接受手术。但是,化疗后虚弱的身体、只有47次/分钟的房颤慢心律、口服两种抗凝药物、三处癌变病灶,这些无疑都是手术的高危因素。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普外科再次发起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手术是必要的,并为陈大伯制订了扩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