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在他两岁时就被提上日程,一过三岁感觉就更紧迫了,参观了很多家终于确定家附近的一所。领回了书包被子校服,盯着面前的小人儿,心里还是有很多问号:他能适应集体生活吗?能照顾好自己吗?如果被人欺负了怎么办?老师会关注到他吗?如果老师不负责任怎么办?越想越是焦虑,既渴望看到他走出去,又不舍得让他独自走出去,激动掺杂着不安。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种焦虑。其实,要想让孩子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比物质准备更重要的是情绪的疏导和能力的培养。
每年9月,幼儿园小班就会上演一场9月哭潮大戏,参演的“小演员”个个真情流露,拽着家长不放手的,地上撒泼打滚的,声嘶力竭踢打校门的,窗户上巴巴张望泣不成声的……面对每天不愿入园的孩子家长焦头烂额“平日里那个能说会道,乖巧可爱的小天使怎么一到幼儿园就不见了?其实这是分离焦虑在作祟。
调查显示:80%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另外20%的孩子并非没有,只是表现不明显。有的孩子在家长要离开时会乖乖回应所有的互动,直到看不到家人就会嚎啕大哭,委屈的问“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
他们难以适应全新环境,担心被家人抛弃,对陌生同伴无所适从。这种心理压力下,哭是孩子再正常不过的发泄方式。MYGYM早教育儿顾问说,“孩子出现分离焦虑,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自身认知、心理还不成熟,他可能会认为分别就再也见不到了。”
有的家长疑惑“为什么孩子刚入园不但不哭反而很兴奋,过了几天反而开始抗拒去幼儿园而大哭大闹了呢?”这类孩子开始可能被被幼儿园里各种新鲜事物吸引了好奇心和注意力,接触几天却发现挑战无处不在,继而对家庭的依恋日益增强。
新环境就意味着新的生存法则,规律的午休、饭点,同学的一次不友好,都可能让孩子不适应。如果孩子在集体中不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完全依赖他人,他的挫败感会很强。面对重重考验的集体生活,孩子难以适应,于是更迫切的希望回归到熟悉舒适的家庭生活,哭闹只是一种焦虑的表现。
有的孩子入园时不哭不闹,表现挺好。可是家长终究放心不下,有的在幼儿园门口掩面而泣,有的趴在教室窗户张望,有的从教室门缝里偷窥……。看到家人,原本没事的孩子竟然开始哭着要妈妈,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