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而李泽厚在其八十岁生日前,曾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时,首次向外披露了其“冷冻头颅遗嘱”一事:
李泽厚先生说:“我不会有墓志铭。但我准备将来把脑袋留下来,冷冻,过300年,或者500年,再拿出来”。
“这件事情,我都向老婆孩子交待好了,有的人是想复活,我觉得复活是不可能的。我是想证明文化是不是影响了大脑,几百年后,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证明我的积淀理论。如果证明有影响(文化影响大脑),我觉得,比我所有书加起来的贡献都要大”。
“这不是想法。我已经联系了那个冷冻机构,已经捐了八万美金,每年还得付几百美金会员费……很多人联系这个机构,是想复活……我认为复活是绝不可能的。我不要求复活,所以我要求保存越长越好,等到脑科学发达到可以进行研究的时候……”
而近日,据学者马群林发表文章称,其在2023年11月8日,见到了从美国回来的李泽厚夫人马文君老师、其公子李艾先生。
这位学者从李艾处亲口得知:“李泽厚2021年11月2日因病在Boulder家中去世,当日,李艾便通知美国 Alcor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履行了李泽厚生前关于冷冻头颅,以便未来验证‘积淀说’”之遗嘱。遗体火化后,下葬于美国Colorado”。
在这篇文章中,马群林还从各交叉学科知识的角度,对于李泽厚希望通过“冷冻头颅”的方式,让未来的人们,验证其哲学思想——“积淀说”方面的理论假设,进行了专业性的说明、论述——当然,笔者学识极为浅薄,对这些高深的知识与理论,只能望之兴叹,惟有深深仰视。
在马群林的文章最后,他如此赞扬道:“这是李泽厚为自己九十一年的辉煌人生历程,所画下的最后一个令人震撼的感叹号!恐怕也将会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空前绝后之举!——异哉?壮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么,李泽厚先生以如此违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方式——死后竟将头颅与身体分离,并冷冻后希望长存于世的做法,作为普通人很难理解其在科学上的作用与意义,到底将会有几何呢?或许,这只能由专业的科学界人士,或综合性学科的专业人士来回答了。
不过,笔者感兴趣的一点则是,李泽厚先生生前对此事留下的一句话:“几百年后,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证明我的积淀理论”。
李泽厚生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是当代中国极少有的具有原创性思想的学者。其一生着作颇丰——像《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论语今读》、《哲学纲要》等,都成为了中国当代哲学领域不可多得的着作。
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于1981年出版的《美的历程》,彼时可以说是一时“洛阳纸贵”,这本有关中国美学史的纲要性着述,当年的大学生们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读——说李泽厚是中国自己的当代哲学家,一点也不算为过。
当然,其同时深受国外哲学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其晚期离开中国,其生活、工作与做学问,都是在西方的环境下进行——因此说,西方文化对李泽厚其实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极大影响!
再来李泽厚这句“几百年后,是不是可以从我的大脑里,发现中国文化的残迹,证明我的积淀理论”一说——那么,多年后,后人研究其冷冻的头颅所受到的文化积淀影响时,又是如何能很好地分清:哪些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哪些又是受到国外不同文化的影响呢?如此复杂的人类大脑,真的有一天,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的文化影响性分析吗?
笔者个人对此的感觉,显然是极为悲观!——当然,如果是将一位西方知名的哲学家同样的“冷冻头颅”,也一起存放数百年,到时再与李泽厚先生的“冷冻头颅”,进行比较性解剖与文化研究,或许效果会更好得多吧?
但是,在如今更为广泛的世界文化融合与相互影响下,后人的研究中,就一定能分得清不同文化对人脑的积淀影响各有几何吗?估计,这仍是极为困难的事吧?
另外,像李泽厚先生是位成名的大家,这是不是说,未来对其“冷冻头颅”的研究中,或只能观察到中国文化及其他文化之优秀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观察和研究到其他方面的影响呢?——如果能有一个很普通的中国人的“冷冻头颅”,也能与之进行比较,或许会更有效果吧?
当然,笔者觉得李泽厚先生的此举之意义中,或许可以表明了他内心中,有着一种极为自豪与强大的个人自信——他或许认为,自己能在当代中国人中,有着如此巨大的哲学成就与影响力,应该能够成为后人进行文化积淀学说研究的一个最佳对象吧?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至深影响的学者、名家,竟能有如此脱离传统思想、文化之束缚的勇气,做出了这般“冷冻头颅”,留作后人研究的壮举,还是非常令人敬佩与尊重!——或许,李泽厚先生此举之本身,就是一种具备了非常伟大意义的象征性行为吧!【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