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政府要想用“批判的武器”来抺去“港独”思想,但到最后只能用上“武器的批判”,《国安法》立了,“港独”思想就完蛋了。同样只要美国、民进党、赖清德这“三位一体”一天尚握有控制台湾的“武器”,我们就不能幻想他们会自我放弃“台独”。“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全文]
中国经济的体量是很大的,但是,中国的经济也挺脆弱的。国内需求不足,缺乏市场,我将这一情况称作缺乏经济战略自主,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全文]
我们不愿意选,就意味着我们把我们的选择权让渡给了一个国家——美国。美国现在正试着代替台湾人民去做这样一个选择。[全文]
过去我们都说“两岸和平红利”,2011年还提到过“两岸和平协议”,那时候我还在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服务;而现在,在两岸之间,在大陆、台湾内部,连谈“两岸和平”这四个字都很困难,这真的是令人情何以堪。[全文]
#台湾高中生问中国史是什么#成为热搜。台湾教改30年多后,数代人的历史观已被解构,此时,赖清德有意将台湾问题异化为科技对决,依仗的是美国霸权对华科技遏制。当年民族弱乱的表现形式就是科技落后,而终结弱乱处境的手段又必然是科技突破。[全文]
台积电“后张忠谋时代”的刘魏双首长制画上句号,将开启2代半、也就是魏哲家独挑大梁的时代,台积电将走向何方?[全文]
基于民族共识上的战略,就应在战术上要求选边站,连基本民族认同都没有的台湾人视为外国人来推出相应政策,不再视为“家人”处理。实现公平,方能对齐战略与战术,将结果转正。[全文]
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试图通过将台湾塑造成“弱小受欺负”,以及东亚对抗大陆的“自由世界堡垒”形象。通过这种形象塑造,可以方便美国在国内和国际政治环境中,将支持台湾与俄乌战争中支持乌克兰的“支持弱小”、“支持同一理念”的立场相统一。[全文]
逼着那些没有卷入此事中的艺人公开表态,这恰恰是坐实了赖清德所谓的“艺人表态支持统一是因为在他人屋檐下承受压力”的说法,恰恰是削弱了那些支持统一的艺人公开发声的含金量,恰恰是正中了“台独”分子的下怀。[全文]
没错,在下不才,正是那个投放“文宣”的“认知战作战人员”。这件事情,我还专门请教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逸语道破”主讲人沉逸老师,他给了我不少建议。[全文]
除了强化“立法院”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布置了一套随时可以启用的,以萧美琴为中枢,足以架空赖清德的行政体系。[全文]
台岛军事战略有直接登陆(“登”)、火力打击(“打”)、离岸封锁(“封”)三条主要思路。三条思路不互相排斥,只是主次的差别,但孰主孰次一直是坊间争论不休的话题,焦点在于敌强我弱还是敌弱我强的基本认知。[全文]
“和统”和“武统”之间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交互运作的。大陆必须要有“武统”的决心和能力才能保证“和统”发生,也就是所谓的“以战逼和”,或者“以围逼谈”。[全文]
赖清德“5·20”讲话就是一个讨打讲话,眼睛一闭什么都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台独”分子就像《周处除三害》里的邪教教主一样,我们也不要指望清理完“教主”后,“信众”们会幡然醒悟,还是要做好心理准备。[全文]
“兄弟之邦”是赖清德的最佳斗争工具。借此,对内可威吓“团结”,团结在“亲美远中”的旗帜下;对外表演“友善”,方便美国在国际社会贩卖台湾的小白兔形象,以此要求北京自我约束。[全文]
台湾有足足170多个以上的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着这些名嘴们的节目——这就是台湾民众的信息现状。对此,国台办很明确的表明:“对恶的沉默和纵容,便是对善的不公与伤害。舆论不是法外之地。”[全文]
一些与台湾人交流过的大陆人,会讶异于台湾人对于“两岸一家亲”或“同胞”等词的警惕,这在大陆是表达对台胞的亲切,对台湾人而言却是政治词汇,饱含统独政治味。[全文]
我们的海警、海监、渔政、解放军打出的一整套“组合拳”,通过岛内外媒体的广泛传播,已经对“台独”势力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同时,这对被“台独”势力长期洗脑的许多台湾民众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全文]
台海内海化的目的,并不是烧断本岛与离岛的连结,而是让台湾民众适应并体验“分享同一个主权”的好处。也只有在分享主权的基础上,才能谈治权要进行什么程度的分离。这就是“一国两制”。[全文]
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上,台湾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经济上,台湾是对大陆依赖最大的经济体之一。马英九上台之后,两岸关系趋向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愈加密切。未来,我们期待打破部分台独人士的防卫机制,台湾回归故土,同祖国共享崛起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