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巴以战争正式进入地面战,而这次巴以战争的模式完全就是复刻的50年前,历史没有新鲜事,有的只是悲剧一次次的重复。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劫持200多名人质,哈马斯用这种方式来报复以色列这些年不断吞并巴勒斯坦领土,而全世界都视而不见。
1972年9月5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突袭慕尼黑奥运会,劫持十几名以色列奥运队员为人质,原因是要报复以色列多年来不断吞并巴勒斯坦领土,而全世界都视而不见
1967年中东爆发六日战争,以色列大获全胜,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控制加沙、约旦河西岸,阿拉伯联军战败,直接导致巴勒斯坦任由以色列宰割。
六日战争胜利后,以色列更大规模的吞并巴勒斯坦领土,而无力的巴勒斯坦人已“无处申诉”,最终他们选择了“恐怖主义”。
1972年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举行,这年的奥运会对西德尤其重要,它要向世界展示在纳粹被消灭二十多年后,德国重新回归世界大家庭。
所以1972年西德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决心洗清德国的纳粹印象,把这届奥运会打造成一个回归的盛会,和平的盛会,文明胜利的盛会
今天的“巴解组织”只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被不少巴勒斯坦人视为以色列的傀儡,因为他们对以色列软弱无能,眼睁睁看着“西岸土地”一块块被以色列吞并。
但其实在1972年,“巴解组织”和“今天的哈马斯”有着一样的狠劲,当年巴解干的恐袭,一点不比今天的哈马斯少,只不过今天的“巴解”成为所谓“合法政府”后,被以色列拔了所有牙,驯化了。
1972年“巴解组织”悄悄潜入正在举办奥运盛会的慕尼黑奥运村,当时根本不会想到有人会去袭击奥运会,安保相对放松。
更特别的是,1972年的奥运,是犹太人在被德国大屠杀后首次以“以色列运动员”的身份踏上德国土地,这预示着德国和以色列的相互和解
所以有特别多的聚光灯都打在以色列身上,光一个开幕式就吸引了全世界8.5亿人观看,要知道那是1972年,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少有电视机。
然而就在奥运赛场比拼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凌晨一支巴解组织的武装游击队穿着运动员服装,悄悄潜入奥运村,瞄准了以色列代表队的宿舍发动袭击
凌晨4点在进入宿舍楼后,八名游击队都戴上面罩开始撬门,他们撬开1、3号宿舍,里面的以色列摔跤教练和举重运动员立刻反应过来,跳下床反击。
游击队开枪射杀这两人,枪声震动整个奥运村,随后他们控制了同层的20多名运动员和教练,其中还有9个活着的以色列人。
但“梅厄夫人”的意思全然相反,“梅厄夫人”态度十分强硬,她拒绝一切谈判,她说不会对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做出任何让步
“梅厄”不光不谈判,还告诉西德总理,以色列有一支强力特种部队专门处理这种事,她希望“勃兰特”允许以色列将特种部队派去慕尼黑,执行解救人质任务
随后“勃兰特”努力和“巴解游击队”谈判,尤其是找奥委会里的埃及官员去和游击队谈,因为埃及和巴勒斯坦关系不错
可第一次谈判失败,勃兰特又提出奥运村村长、西德奥委会主席,慕尼黑警察局长、巴伐利亚内政部长,联邦内政部长等,近十个西德官员,愿意过去替换人质,让游击队放了以色列人
于是两架直升机飞入奥运村,要将8名游击队和9名以色列人质转运到机场,去了机场后再坐波音飞机飞去埃及开罗。
从宿舍楼出来去坐直升机有几百米距离,这是一个解救机会,于是西德军警安排了穿着运动服的便衣在附近,同时还有西德狙击手,打算找机会解救人质
便衣在附近的楼后面,而狙击手则在几辆汽车后面,这些糟糕的部署引起了游击队的警觉,特别是在附近突然多出来的穿着运动服,却不像运动员的那些人。
第一次解救行动失败,公交车被派来停在宿舍楼入口,十几人冲上公交车,没有给附近埋伏的狙击手一点机会
直升机到机场已经是晚上,机场内外所有灯都打开,目的是让狙击手在夜里看得更清楚,这是第二次营救人质的机会。
直升机渐渐靠近机场,机场内安排了五个狙击手,三个在控制塔里,一个在小卡车后面,还有个在信号塔后面
然而这五个“狙击手”根本不是专业训练的狙击手,他们被叫来完全是因为这几人在最近周末的慕尼黑射击比赛里“成绩不错”
可机组人员也是人,从没经过什么武装训练却要参加那么危险的任务,于是机组人员拒绝帮忙,拒绝参加营救任务。
没办法只好把16名机组人员全部换成便衣,但是根据计划,这些便衣全都不带任何武器,他们的目的是到时候负责演戏,故意制造点“事端”,让人质和游击队稍微分开点
可这计划也很夸张,要16名便衣伪装成机组人员,还不带任何武器的去制造事端,分开人质和游击队,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这16名便衣在最后时刻跑了,还没通知任何人,当直升机降落后,游击队押着人质走上波音飞机时,却发现飞机里空无一人
就在跑回直升机的途中,躲在小货车后面的“狙击手”开枪了,因为狙击手以为飞机里有同伴内外夹击,于是开枪
第一个开枪的“狙击手”并没击毙目标,而是击中大腿,而开火让现场完全失控,双方激烈交火,突然一枚手榴弹被扔进直升机,机内有四名人质
交火持续了45分钟,直到装甲车赶到,但已迎来最坏的结果,人质全部死亡,巴解游击队五人死亡,三人被捕
“慕尼黑惨案”后,五名死了的巴解游击队的尸体被准许运去利比亚,在利比亚这五人的葬礼盛大,犹如对待英雄的葬礼,完全以军事荣誉下葬
而不久后1972年9月,以色列空军发起大规模攻击,一轮又一轮的空袭叙利亚和黎巴嫩,主要打击两国境内的十几个巴解组织基地。
至此,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仇恨又一次彻底爆炸,短短数月后就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
战火虽然停止,但战争引发的连锁效应让阿拉伯国家统一战线,决定用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被禁运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荷兰、葡萄牙等,短时间内全球石油价格暴涨300%,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石油危机让美国人用汽油进入“配给制”,需要汽油券才能买油,且随着石油危机的蔓延,美国GDP负增长4.7%,欧洲负增长2.5%,日本负增长7%
巴以危机,中东战争,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直接影响到了每个人,而这一切的本因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仇恨
而今物是人非,虽然当年发动袭击的“巴解组织”,成了今天对以色列软弱的小绵羊,任凭巴勒斯坦土地被侵占
并且随着如今以色列对加沙的全面攻击展开,会越来越激怒穆斯林国家,战争很有可能扩大化,而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加沙
可以色列却也不开放任何人道出口,要让加沙200万平民陪葬,现在的加沙确实是地球上最大的人道主义地狱,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屠杀场,无论老人孩子还是妇女,都无差别的命悬一线。
目前进行到第二阶段,内塔尼亚胡斩钉截铁的告诉所有以色列人:“我们要为一场长期而残酷的进攻做好准备”
调子定得那么高,说明以色列是要彻底解决“加沙问题”了,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即便用上各种残忍手段,犯下反人类罪和战争罪也要干到底了
讲的更白一点,以色列要彻底解决的不是“哈马斯”,哈马斯是杀不完的,因为仇恨的火种会一代代传下去
消灭哈马斯只是一个借口,以色列要彻底解决“加沙问题”,其实是要彻底解决“加沙人”,也就是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
这种目的全世界都看得出来,对“加沙人”的滥杀早已开始,联合国以120票赞成、14票反对,高票通过立即休战,向加沙地区提供基本物资的决议案
在以色列眼里,谁阻止他“清理加沙”,谁就是敌人,而这种要彻底清理加沙的行动,已经极大触怒穆斯林国家
沙特警告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色列若全面进攻加沙,将给中东带来灾难性后果,所谓的灾难性后果,说的是爆发又一次中东战争的可能
对于俄国来说支持阿拉伯国家进攻以色列,将很大缓解俄国在俄乌战场的压力,毕竟对美国来说以色列要比乌克兰重要得多
第四阶段:而土耳其和埃及最近都对以色列发出最严厉警告,同时两国都在进行军演,高度关注以色列战况,他们无法看着穆斯林兄弟被以色列如此屠杀。
第五阶段:当上升到宗教战争的程度后,亲美的沙特和阿联酋内部将爆发更大的抗议,特别是作为伊斯兰教“麦加、麦地那”两圣城守护者的沙特
第六阶段:以色列想要挡住东南北三个方向的进攻,没有美国的直接帮助是比较难的,尤其是在现代战争的模式下,战争形态与上世纪的历次中东战争发生了很大改变
对于穆斯林国家来说,这已不是入侵加沙那么简单,而是对穆斯林的残忍杀戮,各穆斯林国家政府即便不愿参战,也会被激烈的内部怒火裹挟着对以色列展开报复
巴勒斯坦一场大恐袭、导致以色列大报复、引发阿拉伯国家联合,造成中东战争爆发,影响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个1972年发生过的历史过程,五十年后不是不会重演,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全世界的神经高度紧绷,更是为什么中美两国突然好像“和好”了一样。
最近官媒定调,飞虎队佳话承载着中美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深厚友谊,当今世界诸多重大挑战,依旧需要中美合作共同面对。
“用鲜血铸就深厚友谊”这话,以前多见在朝鲜身上,怎么会用在美国身上,可官媒都如此说,可见风向已经转变
中美间矛盾确实是长久且多方面的,可现在处于“中场休息阶段”,打打停停打打,现在就是“停”的时候,什么时候再打,不清楚,但眼前的中美必须合作。
从“俄乌战争”到“中东战争”,世界处于一场大规模危机的悬崖边缘,这时候只有中美合力,才可能不让局势掉下悬崖。
中美当前只有尽力去摁住这口要沸腾的大锅,尽最大努力不让其滑向世界性的战争,滑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