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因此,在伊春论坛上,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是被热议的另一大话题。“我们未来可能会生存在一种市场存在扭曲的状况下。”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在他看来,市场扭曲的出现与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有联系的。
周小川指出,在IT技术和网络化发展过程中,经济生活中的许多环节开始出现网络效应,可能带来“赢者通吃”效应,因此引发竞争手段的变化。过去传统的市场竞争,主要是规模效应递减;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呈现规模递增效应。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递增,而是由网络效应所带来的。
“与此相关的是,在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通过‘烧钱’占领市场份额、扩大流量的做法。”周小川认为,这些做法没有太多可非议的,但会对经济学和经济分析提出重要挑战。
对此,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科技金融最合理、有效的发展路径,应该是网络数据平台跟各种产业链金融相结合。他指出,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一些网络平台公司的盈利模式往往靠“烧钱”取得规模优势,或者靠广告收费取得一定垄断效益。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这一路径或许再也走不通。
黄奇帆表示,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一个有作为的网络数据公司,如果“分心”去做金融业,一是要有金融企业所需具备的充足资本金;二是要有规范的放贷资金市场来源;三是要有专业的金融理财人士,还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
“合理的网络数字平台,应通过五种渠道取得效益、红利。”黄奇帆表示。一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金融业务工作效率;二是实现数字网络平台公司和金融业务的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优化红利;三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筹、统计、调度,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四是由于全产业链、全流程、全场景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和风险;五是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合理地返还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上游、下游、金融方和数据平台经营方,从而产生万宗归流的洼地效益和商家趋利的集聚效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