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强链补链产业向新筋骨强

时间:2024-12-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图为九峰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试制芯片。通过湖北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将科研单位、设备厂商、下游客户连接起来,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的匹配效率和精准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牢记嘱托,锐意创新。湖北发挥科教大省、人才大省优势,加快构建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为载体、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四链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2023年,我省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启动改革试点,探索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聚焦“科技创新供需有效匹配、创新投入风险政企共担”两大关键,建设一个线上线下公共服务载体、一个在岸离岸服务通道、一套政企风险共担机制,构建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的科创供应链平台。

  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更精准。组建湖北科创供应链公司统筹推进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外创新主体开放运行。

  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更聚合。坚持互联网思维、供应链模式,汇聚光谷创新资源、覆盖全省创新要素,打通与粤港澳大湾区、欧洲等区域创新合作通道,导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

  风险共担,政策支持更给力。突出企业主体、成果转化和补链强链,建立对企业实实在在的创新投入支持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2月21日,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上发布技术需求,承诺投入150万元研发资金。随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教授团队响应需求。双方合作协议生效后,楚精灵注入研发资金,武汉东湖高新区自动匹配100万元引导激励资金。

  去年以来,东湖高新区已为100多家企业配套逾亿元引导激励资金,实现“全程伴飞”,这些企业均通过湖北科创供应链与高校院所达成合作。

  企业“真需求”、政府“真支持”、风险“真共担”。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已成为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的“首席红娘”。

  我省按照“以需定研、供需对接、用户主体、政企共投、风险共担”的思路,将供应链思维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有效破解了“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的产学研脱节现象。

  目前,全省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已入驻企业4.8万多家,完成供需对接8000多项,全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37%提高到65%。

  改革,打破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边界。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1+1+1>3”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向新向上,动能奔腾。今年前三季度,湖北高新技术制造业一路领跑,GDP同比增长5.7%,在经济大省中排名靠前。

  省委审时度势提出,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大宗商品、汽车、纺织、医药等重点领域搭建供应链平台,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顶层设计站高谋远。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创新生产服务体系、创新政策供给模式,以改革创新探索供应链体系建设。

  平台企业精准发力。融合国企民企,组建楚象、国控、长江汽车、长江船舶、华纺链、磷化工、九州医药等供应链平台企业;搭建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联通。

  供应链平台坚持公共性、普惠性、开放性、共享性,各类资源要素在平台更好集聚,各类企业平等享受平台资源和服务。

  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全国首创“铁水公空仓”五网数据融合,建设湖北供应链物流的数据底座。截至8月,平台已接入6.84亿条数据,整合多式联运通道41条、省内外货车30万辆、船舶9097艘、班列线列,畅通新时代“九州通衢”。

  湖北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聚焦中小企业沉淀资产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循环不畅等问题,畅通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循环。将核心企业信用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延展,为3000多家中小企业融资94亿元,累计为链上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000多万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约30%。

  看荆楚大地,一条条供应链拔节生长,一条条产业链脉动强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推动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向强。

  直面问题,用“关键一招”破解发展难题。湖北锚定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推动需求“由外转内”。通过构建新型生产性服务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国企民企实现融合发展、大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我省针对纺织服装产业“两头在外”供需失配、产业链存在“断链”等问题,整合上下游资源,重构产供销格局,打造全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华纺链。

  平台立足汉口北服装城等实体市场,以搭建“四网”为主要路径,推动纺织服装上下游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检测等各环节高效协同,引领带动全省纺织服装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搭建直采物流“地网”。打造“布码头”,采购通道直达产地,35个物流仓储设施遍布全国,现货面料采集武汉市8小时到货、其他城市24小时到货。

  搭建贸易服务“商网”。拓展电商渠道、头部品牌订单,搭建内外贸展销平台,服务企业线上销售、引导企业开展跨境业务。

  黄冈浠水县聚焦蛋鸡产业主体小散乱、市场化服务不够、产业链条不长、品牌价值不高等问题,组建湖北蛋多多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鸡蛋供应链平台,建设华中最大的蛋品交易中心。

  “蛋多多”供应链平台引导农户上链用链,补齐饲料集采、云养殖、仓储物流等产业链短板,完善分级分类标准、区域品牌等关键环节,推进智能化、标准化、品质化转型,重塑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8月底,浠水县蛋鸡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59亿元,同比增长28%,带动2万家农户增收。平台累计实现交易额386亿元,初步实现“买全国、卖全国”。

  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一年多来,我省供应链体系建设从思维到实践、从构想到落地,供应链平台在荆楚大地乘风破浪、奔涌向前,汇聚成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