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么看繁荣发展强军文化

时间:2024-12-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强军文化汇聚强军力量。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的《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强军文化坚守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思想精髓,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特质,以强军思想为灵魂、以强军实践为承载,蕴含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深层精神追求,是新时代政治建军的重要内容,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先进军事文化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不断繁荣发展强军文化,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力、价值塑造力、精神推动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军队强大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孕育形成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赋予我军自信自强、敢斗善斗、奋进奋发的崭新精神气质。无论是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还是把强军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都必须繁荣发展强军文化。

  一段传奇之旅,一路行歌不辍。1936年出版的《神灵之手》,是西方首部介绍红军长征的着作。在作者眼中,红军虽时刻被敌人围追堵截,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汲取马列主义真理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始终拥有富足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文化塑造灵魂,也鼓舞斗志,本身就是战斗力、威慑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舞着志愿军将士英勇杀敌,让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奏响了不惧任何强敌的“战斗旋律”。

  文化的影响力是无形的。强军文化如涓涓细流浸润官兵心田,如东风劲舞鼓荡时代强音,在延续红色血脉、培塑时代新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5月,在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现代越剧《好八连》亮相舞台,让“霓虹灯下的哨兵”有了新的时代注脚。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该连官兵传承弘扬好八连精神,砥砺胜战本领、苦练打赢精兵、勇当转型先锋,实现了从“霓虹哨兵”向“霹雳尖兵”的转型。培养“四有”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要发挥好文化的培育滋养功能,引导官兵坚定革命意志、升华思想境界、纯洁道德情操。

  强军文化是官兵逐梦强军的内在驱动,必须以文立心、以文化人、以文塑形,把“两个确立”融入血脉、化为行动,始终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强军文化是官兵敢打必胜的力量源泉,必须强化斗争意识、砥砺战斗精神,以文化力催生战斗力,有力助推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强军文化是官兵成长成才的丰厚滋养,必须结合官兵成分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新情况新特点,提供优质精神食粮,不断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强军文化是展示我军形象的重要窗口,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强军故事,不断提升我国军事文化软实力。

  2024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其中,《铁马冰河入梦来》围绕强军主题,选取习主席引用过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等古语名言,生动展现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孙子兵法》《尉缭子》等流传千古的兵书着作,《尚书》《诗经》等典籍中的军事记述,《史记》《三国志》等史书中记载的经典战例,《塞上曲》《从军行》等豪迈悲壮的边塞诗词,蕴含着天下一统的价值追求、精忠报国的家国情怀、以武止戈的和平理念、德法并用的治军思想、知兵谋胜的韬略智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军事实践的智慧结晶,是强军文化的根脉所在。对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汲取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兵法谋略、武德传统,是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有效路径。

  红色经典剧目《沙家浜》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其背后有一段线名伤病员藏身芦苇荡,在与上级失联的情况下重建党组织,组建“沙家浜连”,胜利保存“芦荡火种”,形成了“一心向党、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热爱人民”的沙家浜精神,成为我党我军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不断淬炼而成的文化精华,体现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作风、历史传统,为强军文化形成发展提供了坚实根基。今天,繁荣发展强军文化,要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富矿,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彰显新的时代价值,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战歌迎春彰显强军风采,丹心向阳礼赞热血军魂。2024年1月29日,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在中国剧院隆重举行。演出充满战斗气息,以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原生态方式呈现,体现了为强军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的鲜明导向。

  强军文化是姓军为战的文化,说到底要为战斗力服务。近年来,全军紧贴使命任务,聚力打造新时代强军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新征程上繁荣发展强军文化,要坚持强军文化为战斗力服务,必须树牢战斗力标准,为战而歌、向战而行,锻造向强制强的精气神。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官兵,把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繁荣发展强军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头是新时代官兵,一头是志愿军英雄,相距70余载的人民子弟兵,跨时空穿越、面对面谈心,这是文艺情景教育课《迷彩青春正步走》的感人画面。在这堂课上,官兵当主创、担主角、站C位,沉浸式营造历史场景,将大家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壕坑道,亲身感受英雄前辈的战斗壮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广泛开展“强军风采”“红心向党·强军故事会”等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了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征程上繁荣发展强军文化,要坚持为兵导向、强化服务意识,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形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有效满足官兵文化需求。

  “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必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军、教育官兵,着眼培养“四有”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突出政治引领、紧贴中心任务、注重传承发展,为激励新时代官兵奋斗建军百年、奋进强军一流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文化支撑。

  把准建设方向。这些年,全军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持续深化铸魂育人工作;突出主脉打造内容体系,组织编印《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教材,推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教材,精心拍摄《强军一席话》《追光》《逐梦》《淬火》等理论专题片;强化制度保障刚性落实,印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规定》《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实施纲要》等文件,突出加强军魂教育、忠诚教育、军委主席负责制教育,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成为官兵自觉。奋进新征程,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确保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

  盘活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承载着党和人民军队永葆本色的基因密码,是强军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年,全军注重发掘运用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党史馆里讲党课、军史馆里话军魂”活动,持续进行战史战例战将学习,常态化组织清明祭英烈活动,大力推进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红色遗产活起来。新征程上繁荣发展强军文化,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战斗精神的生动教材,引导官兵永远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坚持守正创新。新征程上繁荣发展强军文化,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另一方面,要用新话语、新机制、新技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切实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强军文化发展的最大增量。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这十六个字,正映射着朱光亚的一生。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着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沉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