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这位伟大的母亲,便是着名的“打拐妈妈”李静芝,1986年2月23日,她与丈夫毛振平的儿子毛寅降生。
李静芝和毛振平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小生命身上,他们的生活因为毛寅的到来变得更加美满和充实。
那天,毛振平带着两岁多的毛寅来到西安西大街的金陵酒店附近办事,毛振平只是短暂地将孩子放在路边,转身去附近的小店买些零食,想要奖励乖巧的毛寅。
谁知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噩梦降临了,当他拿着刚买的糖果兴冲冲地回来时,毛寅已经不见了踪影。
当李静芝得知儿子失踪的消息时,她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崩溃,她无法相信,自己的宝贝儿子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他们印制了数万张寻人启事,将毛寅的照片和信息贴满了西安的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寻找的足迹。
毛振平骑着自行车,不辞辛劳地走遍了西安周边的城镇乡村,他深入到每一个偏远的村庄,询问每一个可能见过毛寅的人。
李静芝则负责在城里寻找,她每天早出晚归,带着毛寅的照片在街头巷尾询问,她走访了无数的福利院、孤儿院,希望能找到关于毛寅的任何线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寻子的过程变得越发艰难,为了节省开支,继续寻找,李静芝和毛振平开始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李静芝迅速衰老,她经常失眠,有时甚至会出现精神恍惚的状态,毛振平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他的脸上总是带着疲惫和忧郁的神色。
然而,随着寻子时间的延长,李静芝也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她认为毛振平完全有精力再去结婚要一个孩子。
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只为了能够继续寻找毛寅,而毛振平继续打工支持李静芝去寻找孩子。
在那个传统媒体主导的年代,寻子的方式相对单一,除了发放寻人启事,李静芝还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寻子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危险,长期的奔波让李静芝的身体不堪重负,有一次,由于过度疲劳,她的血压骤降,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然而,即使在病床上,她的心里仍然牵挂着儿子的下落,这种反复经历希望与失望的折磨,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静芝意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她开始将个人寻子转变为社会公益事业。
她组建了寻子联合会,将众多失子家庭聚集在一起,汇总共享信息,采取分组寻找的策略,这种集体的力量让寻子的效率大大提高。
后来,李静芝加入了宝贝回家公益组织,进一步扩大了寻子的范围和影响力,她还积极配合警方,协助建立DNA数据库,为更多失散家庭提供帮助。
在这漫长的寻子过程中,李静芝看过300多个孩子,每一次都怀着忐忑的心情,希望能找到自己的儿子。
虽然最终没能找到毛寅,但她的努力并非徒劳,她成功帮29个孩子重返家园,这些成功的案例给了她继续寻找的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寻子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进入电视媒体时代后,李静芝开始利用电视节目扩大影响力。
2014年,她在《超级演说家》节目中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后,她参与了20多个电视节目,将寻子的信息传播得更加广泛。
每一次的尝试,每一个新的平台,都可能成为找到毛寅的契机,2020年5月,一个意外的突破为这个长达三十多年的事情带来了转机。
四川绵阳警方发现了一名疑似被拐儿童的男子,经过DNA比对,确认这名叫顾宁的男子就是李静芝失踪多年的儿子毛寅。
这个消息来得如此突然,以至于李静芝一时难以相信,在母亲节这天,她接到了警方的电话,得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
顾宁,也就是原名毛寅的孩子,在这三十多年里经历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他被一对二婚家庭以6000元的价格买下,成为了他们的养子。
得知即将与亲生父母相见的消息时,顾宁内心充满了震惊和复杂的情感,他一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但在养父母的开导和支持下,他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并决定勇敢面对。
为了这次期待已久的团聚,李静芝和丈夫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特意穿上红色的衣服,象征着喜悦和新生。
终于,在西安市公安局,这场跨越32年的团聚终于实现了,当顾宁喊出妈!爸!的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李静芝颤抖着双手,拿出珍藏多年的照片和物品给儿子看,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了顾宁小时候的模样,那些玩具和衣物承载了无数的思念和期盼。
顾宁看着这些,内心涌起了复杂的情感,虽然对这些没有记忆,但他能感受到父母这些年来的痛苦和坚持。
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顾宁特意准备了礼物,他送给父母一对戒指和手镯,寓意平安和希望父母能重新走到一起。
团聚后,顾宁表示计划在西安安家,以便能够经常与亲生父母相聚,但同时,他也面临着如何平衡与养父母关系的挑战。
顾宁明白,他需要时间来处理这复杂的家庭关系,但他相信有了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一定能找到平衡点。
她希望能够弥补这些年失去的母爱,尽管知道无法挽回失去的时光,但她愿意付出一切来重建与儿子的感情。
这个感人的团聚故事不仅是李静芝一家的幸福结局,也给无数仍在寻子路上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它证明了只要不放弃,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对李静芝一家来说,这只是新生活的开始,他们还需要时间来修复因分离而造成的创伤,重建家庭关系。
京报网——2020-12-19《打拐妈妈找到第30个孩子是自己儿子,此前找了32年,印了几十万份寻人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