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6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4日讯(记者唐婧妮通讯员田悦)从绿色军营到社区岗位,从练兵战场上的花木兰,到业务全优的社区书记,社区“兵支书”熊倩始终以居民为中心,坚持让居民满意,在“新战场”建新功。
2010年12月,18岁的熊倩应征入伍,2012年5月入党。“当年选择成为一名军人,就是有一种使命感,觉得应该将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退伍后,她选择当社区工作者。“当时社区招考,我就去报名了,想着能为社区居民服务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就这样,熊倩从2016年12月以专干的身份进入社区,本着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初心,她一步一个脚印,2021年11月,她被选举成为流芳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从“军中玫瑰”到“小巷总理”,成为5140户居民的贴心人。
“当兵是报效祖国的直接表达,到社区工作后,把服务好每个居民当作我的新目标,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实践什么。”熊倩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许多腿脚不便的老人要拍摄证件照,谁来帮助他们?在多次遇到老人需要拍摄证件照的事情后,熊倩开始思考如何为这类群体提供特别关爱。2022年11月,“爱心照相馆”系列文明实践便民服务开启,将照相馆搬进社区,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拍照服务。
“我身体不好,下楼不方便,没想到社区直接送服务上门,在家就能拍证件照,还能直接把电子版发到我的手机上。”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出行不便的尹爷爷对服务赞不绝口。活动期间,流芳社区爱心照相馆为辖区180余名居民提供免费证件照拍摄服务,同时,还为社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拍摄夫妻合照20余组。
流芳社区空巢、独居、高龄老人比较多,部分老人生活起居不便。“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我们积极探索‘嵌入式+互助养老服务’多元化模式。引导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打通社区养老‘最后100米’”。
流芳社区相继成立了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均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日间休息室、健身康复室、影音室等设施,不仅可以供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也成为社区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红色阵地。
“单凭十几位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好这5000多户居民,是远远不够的。”熊倩告诉记者,发挥好党员队伍的力量,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有助于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如今,社区3个老年活动中心每天都有志愿者在岗,日均接待130人次,累计惠及1000余名老人。
今年以来,武汉市积极推动社区公益基金发展,熊倩敏锐地发现,设立社区公益基金对居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将募集的善款用于开展关爱服务,满足社区公益需求,促进居民参与自治共建,增强社区活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7月,流芳社区公益基金会运行,开设以来受到了爱心商家、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反馈。8月,流芳天地举行了游园会活动,将知识打卡点、公益义卖和公益游戏等元素融入其中,这场公益主题的游园会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参与,得到了社区、爱心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
8月初,流芳社区用社区公益基金募集到的资金购买了牛奶、鸡蛋等物资,上门将慰问物资送给社区老党员及困难、残疾人家庭。
暑假期间,武汉东湖学院的“星火燎原”实践队为流芳社区提供为期20天的暑期托管服务,志愿者自己策划、执行和管理这个项目,社区青少年在托管班上有学有玩、拓宽视野。
“通过这类活动,号召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共同为社区治理做贡献,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熊倩说。
截至2023年8月,流芳社区在册志愿者620人,志愿队伍5支,今年已开展“流芳印象”老物件展、社区logo设计和口号征集、“流芳印象”市集等活动28余场,服务群众3000人次。
年轻的熊倩始终坚持干一事就必须成一事的信念。在部队时,她多次出色完成各类任务,荣获“三等功”“优秀士兵”等嘉奖。退役不褪色,转战社区工作5余年,多次因工作突出受到上级表彰,荣获武汉市“议事女能人”、佛祖岭街道“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