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这支烟灭了以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3-02-1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中国近代史上,晚清和民国初年可以说是中国人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无论是剪掉鼠尾辫,还是那些早期的进步思想,都在那段特殊的新老交替时期得到了发展与解放。而这其中,中国的女性也完成了传统与新潮的时代转变。

  关于郑毓秀这个名字,或许现在的人鲜少知道,但她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也是民国着名的交际花,而真正让她名声在外,为人所记住的身份,是策划刺杀袁世凯,令人闻风丧胆的女刺客。

  对于生长于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来说,新思想的到来让部分女性,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女性有了打破风俗,冲破传统的勇气,让他们拥有敢于对世界说不的权利。郑毓秀就是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

  但是,这与她后来的进步思想并无太大关系,因为早在四五岁开始,郑毓秀就与一般女孩不同,她为人叛逆,从不将封建礼教放在眼里,性格果敢刚毅,以至于父母的话她也可以全然不顾。

  晚清年间女人裹脚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郑家也不例外。可是,这个规矩在特立独行的郑毓秀面前什么都不是。如果是不裹脚算不得惊天动地,那么十三岁就敢写信给未婚对象退婚,在当时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了吧。

  因为传统家庭的缘故,郑毓秀的祖母在她刚刚成为少女的时候就为她订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两广总督的儿子。

  被蒙在鼓里的郑毓秀得知此事之后,十分愤怒。在她看来,未经自己同意的婚约算不得数,便自行写信推了婚事。这让郑家父母在当地难以做人,背后议论者更是众多。

  索性,做事洒脱的郑毓秀借着这个由头离家出走,自己跑到天津的崇实女塾上起了学。也因如此,郑毓秀的眼界大开,通过上学了解到了世界之大。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郑毓秀毅然跟着姐姐东渡日本,开启了改变命运的留学生涯。在那里,她认识了廖仲恺,在他的引荐下成为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会员。

  当时,同盟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并不顺利,围绕在孙中山周围除了冷嘲热讽就是对同盟会革命的质疑。在如此艰难的时刻,为了可以振奋革命士气,彰显革命理想,年仅25岁的汪精卫请命刺杀摄政王载沣。

  可是,在这期间,汪精卫从日本携带炸弹抵达天津,并由天津潜入北京这部分行动全部是由善于社交,人脉铺满整个京津地区的郑毓秀所完成。

  当时年仅18岁的郑毓秀除了负责汪精卫一路的接待工作,还承担了运送炸弹这样的危险任务。当时,出入北京的火车站对于男性旅客的盘查十分严格,所以郑毓秀便接手了这颗在路上随时爆炸的炸弹。

  在协助汪精卫的行动中,郑毓秀展现了当时女子少有的圆滑和胆色,所以当同盟会计划在1912年刺杀袁世凯的时候,郑毓秀同样参与其中。

  然而,由于该计划行动有变,最后刺杀的是清朝宗社保皇党的良弼,虽然刺杀行动成功,可是组织刺杀活动的郑毓秀还是逐渐暴露了自己。

  迫于隐藏身份,郑毓秀在1914年逃往法国巴黎,在那里她化名苏梅,成为法国索邦大学的法学系学生。

  在法期间,虽然法律专业课业繁重,但是郑毓秀还是不忘自己的老本行,一面上学,一面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她先是成为第一个加入法国法律协会的中国人,以流利的法语和非凡的气度,成为在法留学生中的风云人物。

  借此关系,她先是成为中华民国法国外交协办人员,后又成为中国首位女性驻外外交调查名誉会员。关于郑毓秀在法国期间最为出名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会期间与中国代表团谈判之夜的玫瑰花事件。

  为此,三百多留法学生将中国代表团下榻的地方团团围住,让郑毓秀作为代表与代表团团长陆徴祥展开谈判。

  等到进入屋内,没等陆徴祥反应,她就用这支玫瑰抵住了陆徴祥,威胁他如果敢签字,自己的手枪就不会放过他。这一吓,果然让陆徴祥没有签字,让中国顺利收回了山东的权利。

  随后,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魏道明。同是留法学生,比郑毓秀小了近十岁的魏道明对她十分欣赏,两人在1926年回到上海,合作开了一家专门为中国人打官司的律师事务所。

  鉴于国民政府司法规定,女子不得踏足律师界,所以拿到法国律师牌照的郑毓秀就将事务所开到了法国租界。

  当时,在十里洋场,郑毓秀和魏道明的大名已经名震四方,同时也为两人带来了大笔财富。一年之后,郑毓秀和魏道明喜结连理。事业家庭的成功没有让郑毓秀忘记自己的使命。

  回国后除了开律师事务所,她还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先后在上海担任过审判厅厅长、党部委员,临时法院院长,江苏省政治委员、监察厅厅长等多个职务,更参与起草了中华民国的《民法》法典,极大地提升了女性权利。

  然而,做了这么多事情的郑毓秀却在1948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由于蒋介石政府命其夫管理台湾,后因大势已去,将他们二人抛弃,使得魏道明和郑毓秀心灰意冷,远走巴西从商。

  巨大的人生落差让郑毓秀郁郁寡欢,再加上癌症扩散,她又失去了一只胳膊,一代女刺客就在连续的打击之下,在美国黯然离世,也以这样落寞的结局为她灿烂的一生画上了句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