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面试资管机构:我只和AI聊了几分钟

时间:2023-11-0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而在对着摄像头声情并茂地仔细回答每一个“面试题”后,AI面试官将根据多重信息(回答语音、受访者表情、细微动作等因素给出一个综合打分)。

  “它们”会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应聘者需要根据屏幕上显示的面试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录制答案,之后AI系统可从应聘者的所使用的语言、眼神、声音、语速、语调、身体语言等,依据对应机构的偏好对应聘者进行“评分“,最快的评分只需几分钟。

  而且AI面试,并不需要应聘者前往面试地点,只要有网络、带摄像头的电子设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即可参加这类面试。

  资事堂注意到:北京的一家老牌的私募机构在今年初已经开始使用AI面试,社交平台上有部分应聘者更分享的相关面试经验。

  据悉,2023年上半年,该机构曾向应聘者发出面试邀请,并在邮件命名这个环节为“单向视频面试环节”。

  而且,这家机构的AI面试题“甚少”,总计3道题目,“每题思考时间2分钟,作答2分钟,中英文题目均有。”

  可以看出,上述面试问题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主旨在于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广度等。

  有应聘者透露: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非量化岗位(权益固收投资)招聘中,包括四道题容量的AI面试,而量化类并没有AI面试。

  这家上市公司称:“你(接到面试通知者)通过录制视频和答题的方式完成本次面试环节,作答结果将作为招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另一家上市银行也启用了这种模式,面试题目包括:自我介绍、职业目标、人生理想、曾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等。

  资事堂调查发现:中国一些大型上市公司也在使用AI面试平台,并与上述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部门使用的技术媒介有些许交集。

  某家人工智能研发平台,专门为金融机构的AI面试做技术支持,可以看到金融机构与AI面试官之间的互动模式。

  (如上图)银行的人力资源官(HR)向人工智能平台提供候选人名单,平台之后通知候选人完成AI面试,并填写求职意愿,并根据算法智能生成面试报告,并反馈给这家银行机构。

  之后,银行机构的HR圈定一个复试名单,再通知候选人进行面试——真正的“真人对真人”的线上/线下面试,智能平台亦可据此整理并反馈面试情况。

  可以看出:AI面试官的功能更多在海量简历的“甄别”、初轮面试的环节中,扮演着“HR助理”的角色。

  金融机构采取AI面试,或许有自身人力、费用约束的动作,但也必然包括“客观性”、减少“寻租”等的考虑。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